圖書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作品《從西潮到東風》中信出版

時間:2012-08-15 08:17   來源:鳳凰網讀書

  現代經濟發展理論從來都是西方人唱主角,哈耶克、凱恩斯、弗裏德曼、熊彼特……我們耳熟能詳的經濟學大師絕大多數都來自於西方世界的陣營。  30年前的林毅夫也正是懷著對西方經濟學理論無比崇敬的心情遠渡重洋,正像他在即將出版的新書《從西潮到東風》一書中所爆料的那樣,就像中國古典小説《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唐僧那樣,他過去總相信西方發達國家擁有一部秘典,只需學會,帶回國來應用,就可以幫助自己的祖國實現現代化,走向繁榮昌盛。但經過多年寒窗苦讀,當他滿懷信心準備奉獻所學到的前沿知識,來幫助政府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時,卻發現他在國外學到的那一套邏輯嚴謹,看似完美的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看起來毫不適用。

  究竟是經濟學理論出了問題,還是各個國家的發展思路出了問題?這是這麼多年林毅夫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就在林毅夫卸任世界銀行副行長前夕,一條簡短的消息幾乎成了各大財經媒體的新聞頭條──林毅夫力挺中國經濟,稱中國有潛力再保“八”20年。這一時刻或許是林毅夫對這一問題的終結答案。從西方經濟學理論到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理論,或許可以用“從西潮到東風”來進行高度概括。

  林毅夫認為,發展中國家的條件經常不同於發達國家,簡單照搬西方經濟學理論,容易産生“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甚至是“好心幹壞事”的結果。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應該實事求是地根據自己國家的現實,分析問題,了解背後的因果關係,自己獨立構建理論,這樣提出的理論可能是和傳統的或西方的現有的理論相同,也可能是全新的,只有每次都經過這樣的創造性重構的努力,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提出與時俱進的,能推動國家的現代化的政策措施來。

  “西潮”的核心經濟理論是凱恩斯主義,而林毅夫提出的“東風”理論則超越了凱恩斯主義。

  在《從西潮到東風》一書中,林毅夫提到,1988年,中國首次遭遇到了兩位數水準的通貨膨脹。一般經濟學教科書和前沿的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都要求政府提高利率,以抑制過熱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來治理通脹。可是中國政府並沒有調整利率,而是進行所謂的治理整頓,以行政手段砍投資、砍項目,大量的在建項目成為半拉子工程。以當時的宏觀經濟學理論為準繩來評價,這樣的治理政策是非理性的。面對1988年的高通脹所採取的治理措施不同於教科書和前沿理論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中國政府面臨的約束不同於當時教科書和前沿理論中所假設的條件。

  林毅夫深深體悟到,要分析中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不能簡單照搬教科書裏和學刊中的現成理論,必須深入中國經濟的現實,根據中國實際的條件約束,按照理性原則自己進行分析,自己建立理論模型,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提出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方案。還比如,當時國內、外經濟學術界有不少人根據那時的理論認識,認為“計劃經濟不如市場經濟,雙軌經濟是最糟的經濟”;但是,中國政府卻推行雙軌制的轉型策略,一方面繼續給予傳統重工業部門的低效企業必要的保護補貼,另一方面放開符合中國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的進入,而同時取得了經濟的穩定和快速增長。

  概括來講,這部作品著重于對全球經濟危機根源的分析,指出可以引領全球走向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共贏策略和實現該策略預期的可能,並提出避免同樣的危機再次發生的國際經濟新架構。很顯然,這部作品的理論架構沒有基於“西潮”,而是“東風”式的。

  可以説,林毅夫的這部作品是引領創建具有發展中國家或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理論的開拓性作品。閱讀此書的讀者也一定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切身感受──在發展中國家,“西潮”已經背離了發展的實際。在林毅夫的引領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從西潮到東風”即使不是就在眼前,也已經為時不遠了。

  書名:《從西潮到東風》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