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張弘)“有時縱情,有時縱酒,有時提刀,有時提筆。生死之間,一瞬間而已。生又何妨,死又何妨?是為自銘。”離世25年的著名武俠小説家古龍的夫子自道,與其筆下的武俠人物息息相通。古龍武俠劇《天涯明月刀》正在湖南衛視播出,而他最齊全的一部隨筆集《笑紅塵》將於近日在大陸首次出版。該書透露出古龍最後五年寫隨筆時“創造力凋零”。
收文最齊的隨筆集
據本書編者、古龍研究者、臺灣的陳舜儀介紹,2009年以前,國內至少已經存在三家正規的古龍隨筆集,它們是港臺出版的《不是集》《誰來跟我乾杯》,以及大陸版的《誰來跟我乾杯》。但是,這些隨筆集或錯訛百齣,或收文不齊,自己遂應邀編了這本隨筆集。
陳舜儀稱,《笑紅塵》收錄並編年的文章超過一百二十篇(遺憾的是,年少時以其他筆名發表的文章難以確認,沒有包括在內)。他還加上了普遍而詳盡的批註,針對文章背景及人名、地名等詞彙加以説明,關聯起古龍的思路及人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是散文輝煌歲月
根據學者龔鵬程的訪談,古龍在中學時先寫新詩,然後寫散文,最後才跨足小説領域。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古龍將近三十歲時,文章已經寫得非常好了。但上世紀七十年代才是古龍散文的輝煌歲月,非但篇數激增,更不時推出氣勢磅薄的偉論。這段璀璨的日子可以稱為“大成”時期,因為古龍在香港《大成》雜誌上發表了不少文章,而且經常和梁實秋、唐魯孫等散文名家並列。抒情短文如《城裏城外》《朋友》,浩蕩長篇如《關於武俠》,都是至情至性的好文字。
而古龍生命中的最後五年的晚期小品粗估篇目有八十篇左右,將近採集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過半是《民生報》上的《不是集》和《臺北的小吃》這兩個專欄。這些作品開出了空靈的花朵,卻也見證了創造力的凋零。最明顯的,就是複製舊文的習氣愈演愈烈,有些整篇移植,有些一石五六七八鳥,把一棟老房子拆成幾間新房出售,不復英雄豪傑當年的叱吒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