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金庸之後最精采的武俠小説”《城邦暴力團》首發

時間:2011-01-10 09:09   來源:中新網

臺灣作家張大春7日在北京發佈會上與讀者交流。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應妮)華語文壇最優秀作家張大春的扛鼎之作《城邦暴力團》7日在北京舉行新書發佈會。

  向有“文壇頑童”之稱的張大春,自2008年出版簡體版《聆聽父親》、2009年出版《認得幾個字》以來,已經連續兩次入選年度十大好書,得到大陸讀者和媒體的高度認可。世紀文景計劃2011年1月出版張大春的小説扛鼎之作《城邦暴力團》,消息一齣,立刻引來各界的關注。今天,作者張大春,評論家李敬澤、興安,學者止庵,臺灣文學研究者黎湘萍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分別從民國與播遷記憶、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命運、張大春的小説藝術、武俠與歷史現實各個角度暢談,展開了以“《城邦暴力團》,怎麼説也説不完”為題的對談。

  創作于1999-2000年的《城邦暴力團》是張大春的代表作,講述了1949年以後播遷臺灣的一代人的生死恩怨,也試圖重述臺灣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真實歷史。

  故事始於1965年,隱居臺灣的漕幫幫主萬硯方因觸怒“老頭子”(蔣介石)離奇被殺,“竹林七閒”其餘六老神秘失蹤。多年後書獃子張大春意外讀得七部奇書,誤打誤撞拆解謎團惹來殺身之禍,奇俠逸士出手相助又揭開更多真相——廟堂權謀緣何與江湖之爭糾纏一處?地下社會與特務統治如何勾連一體?淞滬抗戰、桐油借款、黃金運臺究竟有何不為人知的隱情?……驚天奧秘被掩飾、埋葬于痛苦的歷史中,且看小説家張大春將中國小説敘事技巧與稗官野史傳統巧妙結合,一步步揭開中華民族風雨百年背後的秘辛,寫出空前絕後的奇異武林史。

  本書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大春迷的追捧,更得到作家同行和評論家的讚譽。倪匡毫不掩飾他對這本書的熱愛:“《城邦暴力團》用很正宗的武俠小説方法,來寫近代史上最隱秘的部分。金庸武俠小説以後最偉大的發現!近十年僅見的‘終生小説’,可以終生不停地重覆閱讀的好小説。”身為大春學生的臺灣中生代最重要作家駱以軍説,“這是老師最顯本領的小説,可稱經典之作。”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思和也偏愛這部小説,認為作者用這樣一部“江湖即現實”的小説,演出了廟堂與江湖之長達幾十年的一部恩怨史或者血腥史,來重新書寫本世紀以來的中華民族風雨史。

  《城邦暴力團》也可以看成一部中國近代史。它包括了三組歷史:一是從漕幫老大萬硯方死後,他和他的朋友留下七部著作,拼湊起清代民間傳説中的江湖會黨的內部爭鬥史;二是從1937年二老(“老頭子”和“老爺子”)會面,漕幫八千子弟參加抗戰開始,一直到萬硯方流落臺灣,因暗中阻止“反攻大陸”計劃而被狙殺的風雨民國史;三是敘事人張大春為追尋歷史線索而蒐集材料並逃亡的冒險史。

  座談會上,在座嘉賓都提到《城邦》在文學上的意義。評論家李敬澤説,大春老師是漢語世界是對小説虛構本質有著最深理解的一位小説家,我們很多小説家寫一輩子小説,可能還不理解什麼叫小説,或者小説之下到底小在哪兒。大春的小説帶給我們一種秘密的享受,秘密的歡愉。

  社科院臺港澳文學研究專家黎湘萍認為,在這部小説的表像背後,是千絲萬縷的關係,首先當小説讀,也可以當做歷史讀,也可以當做社會學著作閱讀,也可以當做哲學著作來讀,總體來看是南方文學非常重要的代表著作。張大春的小説,與大陸文學相比較是個異數,提供了海峽另一邊漢語寫作的文本和景象。

  在談到城邦是否會拍成電視劇,張大春表示:“我自己沒有想過把《城邦暴力團》變成影視産品,不過有些導演朋友好像有點興趣,先後談過。所有改編都牽扯到一個問題,要不要忠於原著,我認為只要改編就不必忠於原著,本來就是不同的形式。我的導演朋友們有時候説你這塊內容可以借我用用,我就給他們用用,也可以説是一種改編。”他雖然對小説改編成劇作有自己的看法,也曾在多年前因為改編的事發誓決不為電影寫劇本,但是去年,大春打破誓言,被王家衛導演拖去編劇《一代宗師》(葉問的故事)。這次《城邦》出書。王家衛桃李相報,請大春挑了一則他拍的青幫故事的劇照,做成明信片放在書中以饗讀者。(完)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