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作家馬克吐溫自傳百年後終面世

時間:2010-07-20 13: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1910年4月21日,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因心臟病病發辭世。死前,他遺下5000頁的自傳手稿,因其間有對政治的尖銳批評,而遺言“身後100年內不得出版”。記者獲悉,在作家去世100年後,美國加州大學出版社將於今年11月正式出版他的完整權威版自傳。馬克吐溫自傳的管理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羅伯特赫斯特稱,自傳手稿一直保存在該校圖書館,並表示這一自傳中有將近一半的內容,此前從未披露過。

  據報道,馬克吐溫從1870年就開始打算寫自傳,但真正動筆已經是1906年的事情了。他找到一位打字員,他來口授自傳。馬克吐溫生前就曾明確表示,其自傳要在他去世一個世紀之後才能出版,只有這樣他在寫自傳的時候才能暢所欲言,不受任何約束。不論是對當年美國海外軍事干涉的痛心疾首,還是對華爾街巨頭的尖銳指責,在自傳中,馬克吐溫都表達得很是露骨。他知道,等到敘述他人生的“最終(也是最正確)的計劃”出版的一天,他已經“死亡,沒有知覺,也不會關心了。”

  對與自己同時代的文學人物,馬克吐溫沒有談及太多,但對批評家這一行當表達了自己的觀感:“我認為,批評家的工作是所有職業中最腐化墮落的,沒有任何真正價值。”“儘管如此,隨它去吧。”“這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必須要有批評家、傳教士、國會議員和滑稽演員,我們必須承受這些負擔。”

  這部自傳,馬克吐溫還將近400頁的篇幅,用以抒發他對一個女人的憤怒——馬克吐溫的太太于1904年去世,之後他與女秘書伊莎貝爾的關係發展迅速,不乏曖昧。但在1909年,兩人翻臉,馬克吐溫認為伊沙貝爾是為了財産勾引自己,並將她趕了出去。

  除卻辛辣,馬克吐溫日常生活中的“搞笑”天賦也可從自傳中覓得。其間記載,有一次,馬克吐溫被邀請到白宮赴宴,其妻警告他,不要穿著膠鞋去。馬克吐溫去了,在白宮,他特意請當時的“第一夫人”在一張卡片上簽名,那張卡片上寫著“他沒有穿膠鞋”。自傳管理人赫斯特稱:“這份書稿我已經讀過無數次,但每一次都忍不住發笑。這個男人的言談笑罵皆成文學,而自傳則是高潮,是那種創作力的頂峰。”

  2010年7月,英國文學雜誌《Granta》提前刊登了自傳中的一段摘錄《農場》,馬克吐溫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去伯父農場的情形,當年的奴隸制度,以及作為《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中費恩原型的那個小奴隸。言及奴隸制度,他懺悔道:“當我年齡尚小之時,我對奴隸制度並無反感,也沒意識到那有什麼不對。”

  馬克吐溫(1835年-1910年),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説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説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其《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湯姆索亞曆險記》、《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王子與貧兒》等多部作品為中國讀者廣為閱讀,其辛辣的諷刺風格讓人印象深刻。(朱玲)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