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文學《熊貓史詩》研討會在京舉行
時間:2008-09-01 09:04 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方敏長篇紀實文學《熊貓史詩》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陳建功、李青文、陳興蕪、顧驤、何西來等專家就這部作品的開創性,進行了分析和評論。動物史詩開拓文學領域。
與會者一致認為,為動物寫史詩這是第一部,作品具備的史詩品格得益於作者的深入採訪和文學功力。
陳建功:這固然是一本充滿了情感和愛心的著作,卻更是一本充滿了理性的拷問和質疑的著作,這固然是一本妙趣橫生、故事迭出的著作,卻更是一本具有哲學高度的著作。
章仲鍔:這是一部獨特的、有創意的、關於國寶大熊貓的發源、演化,從史前以迄現在全面狀況的巨著,至少從我的閱讀和所了解的範圍,是唯一的。它是文學作品,卻有科學和考古學科的現實、縝密和認真;它是紀實之作,又充滿了想像和心靈的交流,歷史的虛構,有意象感和思想感情的深刻表達,又有著大熊貓生活的詳盡記錄;它有著紀實和報告性,並弘揚了文學作品的探索和詰問的特性,于思想深邃處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構建了這樣一部新奇的、智慧的,具有史詩性美學因素的探秘之作,有著豐富的史料價值,相當的思想價值和科普的認識作用。
季紅真:這是一部詩情奔涌的啟示錄,作者以大量的資料與想像的虛構情節,梳理出熊貓這個物種近一百萬年之間,在“天作孽”與“人作孽”的交替輪迴中,演化、遷徙與瀕危的漫長歷史;描繪出兩個世紀以來,熊貓被發現、利用、馴養、放生、保護的特殊命運。以動物為主角的作品寫到史詩的規模,應該説前無古人。
顧驤:作者透過大熊貓的這個事情啟發了我們很多關於人和自然的關係,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通過這個作品可以提高和深化人們的生態意識,環境意識,有助於我們全民現代意識的提高。虛實結合創新紀實文體。
與會者普遍認為,虛構和紀實手法交替,使作品具備了獨特的文本張力,創新了紀實文學的文體。
何西來:這本書是紀實的,卻有想像的部分。這個想像的部分跟紀實文學怎樣在文體上找到銜接點?史前部分是不可能去採訪的,她所根據的就是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來進行合理的想像。《文心雕龍》説創作者可以思接千載,方敏是思接幾十萬載,靠什麼?就是靠作家的創作主體的力量,靠她的心。因而我贊成説這是紀實文學在寫作當中的一種張力。(藍園)
編輯: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