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企業負責人如何做好轉型升級
■臺商諮詢問題摘要
2008年企業面臨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出口退稅率的調降、人民幣升值、原物料上漲,請問企業負責人應如何推動升級轉型呢?
■臺商張老師諮詢解答
2007年開始,大陸投資環境及法律環境快速變化,大陸民營企業快速崛起,臺商面臨生存的壓力以及何去何從的抉擇?2008年更是臺商經營環境最惡劣的一年,如何做好轉型升級已成為眾多臺商最關切的課題。臺商若不進行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在五至十年內,將面臨大陸民營企業的強力競爭及取代的壓力。然而大家光有想法,卻苦無方法及對策。
臺商負責人的年齡大多介於50歲上下,畢竟50歲人的體力、衝勁、雄心和打拼精神是無法與30多歲的年輕人相比的。因此,臺商負責人現階段的首要之務,在於做好經驗傳承、建立永續經營的基礎工作,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及營運模式,同時積極做好接班人或專業經理人的培養及佈局。臺商負責人推動轉型升級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臺商負責人本身是否具備以下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關係到臺商轉型升級的成敗。
1.領導力:企業領導者能否導引企業朝向正確的方向,凝聚團隊共識,帶領企業邁向轉型升級的目標,並落實推動執行。
2.信任感:企業負責人是否具備誠信經營,所提出的轉型升級方向是否正確、可行,是否有圖利他人或自己的考慮,是否影響到員工的權益,是否公正無私。
3.接納度:企業負責人提出的轉型升級方案是否為員工所接受,當員工無法接受時,如何透過溝通、協調,達成共識,以避免轉型升級過程産生內耗或內鬥。
此外,臺商負責人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有過人的洞察力、遠見、勇氣及克服困難的毅力。“對於可以改變的事,要有改變它的勇氣”。“對於不能改變的事,要有容忍它的度量”。“對於可變與不能變的事,要有區別它們的智慧”。
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要“慎之於始”;要“了解全盤,掌握重點”;要“確立轉型升級的目標及原則”;要把握治標或治本的優先級,即“急先治標、緩則治本”。
臺商面對內在及外在的挑戰及威脅,企業負責人應有“先知先覺”的洞悉能力,即要有危機意識。對於“後知後覺”的員工,必須喚醒員工的危機意識。對於“不知不覺”的員工,要製造危機,以加深員工的危機感及緊迫感。
目前同時擔任東莞臺商協會會長,他指出當一個領導者不是在分派工作,而是要創造工作。領導者的領導風格,要具備前瞻、預見能力、應變能力,有時候領導者還應具備無中生有的能力。
臺升傢具郭董事長山輝認為企業負責人在多變的競爭環境中,應培養應變能力及危機處理能力。在企業遇到問題、遇到瓶頸時,應積極面對它,而不是逃避它,應思考如何克服問題,而不是為問題找理由、找藉口,臺商應找方向、找方法,設法進行轉型升級。(本文作者袁明仁現為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張老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