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資訊詐騙,臺胞咋防
日前,廈門警方將抓獲的14名涉嫌虛假資訊詐騙的臺灣人遣返回臺。這些嫌疑人“忽悠”的對象很多也是臺灣人,他們的詐騙手法雖然不斷翻新,其實也是可以預防的。
“你的身份證被冒用挂車牌和開銀行戶頭了。”“你中獎了,請把你的個人資訊告訴我,以便發獎。”……接到這類電話,臺胞可能不會想到,這種忽悠錢財的虛假資訊,竟然是臺灣不法分子從大陸發到臺灣的。
近年來,臺灣一些不法分子入境福建,利用現代先進通信技術,以虛假資訊向兩岸民眾實施詐騙犯罪活動,受害人中很多是臺灣民眾。
今年2月至7月,福建省警方開展了“獵狐行動”,廈門市共抓獲虛假資訊詐騙犯罪嫌疑人455名,摧毀詐騙團夥47個,涉案金額達8409萬餘元。8月14日,按照《金門協議》和《中國公民來往臺灣地區管理辦法》遣返了從我市湖裏、集美區6個詐騙窩點抓獲的14名臺灣嫌疑人。據交代,他們騙得贓款達1100多萬元新台幣,折合人民幣280余萬元,被害每人平均是一水之隔的臺灣民眾。
他們的詐騙手法主要有:冒充臺灣銀行工作人員謊稱被害人身份被冒用,之後再冒充臺灣警察局及金管部門,以要查案凍結被害人的全部賬戶為由,誘騙被害人將錢轉入指定“安全賬戶”實施詐騙;冒充臺北市郵政局等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被害人涉嫌用銀行賬戶為詐騙集團洗錢為由,向被害人騙取所謂的“公證費”;謊稱是某公司開展手機問卷調查,以感謝接受問卷調查散發獎券給被害人為由,獲取被害人具體的個人資料,再交其他犯罪團夥成員進行詐騙;通過在網上發佈虛假中獎資訊等方式詐騙財物。
記者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了解到,廈門是這次“獵狐行動”的主戰場,通過打擊,目前虛假資訊詐騙案件已大幅下降。為了避免受騙,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通過本刊對幾個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剖析,提醒臺胞加強防範意識。
A謊稱“中獎”套資訊
今年3月6日,警方在湖裏區信源大廈查獲林某吉。這個犯罪嫌疑人手法是:利用網路電話,謊稱是某電子公司進行手機問卷調查,後以感謝接受問卷調查,要發放獎券給受害人,要求受害人提供具體的姓名等資料,之後將詐騙的資料交由其“老闆”進行其他詐騙活動。
5月24日,杏林派出所根據群眾舉報,對杏林村一居民樓進行檢查,查獲涉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馬某達,並當場在該幢房子內查獲電腦、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網路設備等物品。經審查,馬某達對其夥同他人,通過在網上發佈虛假中獎資訊等方式詐騙他人財物的行為供認不諱。
除了以虛假中獎資訊詐騙錢財外,我市警方人士介紹,利用臺胞的博彩心理,提供所謂的“內幕資訊”,騙取“資訊費”也是騙子們的主要手法之一。而且,有的行騙人還裝得很講信用的樣子。比如,用手機短信分類群發所謂的臺灣“大樂透”內幕資訊,等開獎後,這些“內幕資訊”要是有蒙中的,就聯繫行騙對象,趁其提高對自己的信任、降低警惕心理之機,提出今後若還需要“內幕資訊”,就須繳交“資訊費”。
B網路電話披偽裝
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間,犯罪嫌疑人古某男夥同何某倫、戴某欽在湖裏區江頭西路一居民樓,分別冒充臺北郵政部門等機構工作人員,通過網路電話聯繫臺中的受害人,以受害人涉嫌用銀行賬戶為詐騙集團洗錢為由,向受害人騙取所謂的“公證費”計新台幣174萬元,折合人民幣約43.5萬元,並讓受害人將所謂的“公證費”匯入嫌疑人在臺灣的銀行賬戶。
今年5月24日,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根據線索在集美區鑾美大道抓獲涉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廖某智、張某榮、徐某廷、諶某文、黃某華。
他們的手法是:廖某智、張某榮夥同另外4名臺灣人雇請大陸女子做“一線”接線員→“二線”的廖某智、張某榮等臺灣人冒充臺北警察→“三線”的臺灣人冒充金融管理機構人員。先由“一線”撥打臺灣地區電話,謊稱是臺灣監理機構的,對方身份證被冒用挂車牌了,電話轉到“二線”後,假冒的“臺北警察”就告之身份證被冒用到銀行開戶,現銀行賬戶會被凍結,然後再轉到“三線”,由“三線”讓對方把錢存入行騙人提供的一個賬戶內。據審查,他們通過上述方式于2007年5月初以苑亭路一居民樓作為詐騙窩點,共詐騙得手70萬元新台幣。
據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介紹,此類虛假資訊詐騙,很多是臺灣有個幕後“老闆”,他們派出臺灣的“骨幹”來大陸,招雇大陸人員充當接線員,用網路電話打電話到臺灣行騙。這些騙子還會利用“高技術”手段,例如將網路電話的去電顯示號碼設置為臺灣地區的,受害人一看是當地電話號碼,往往先放鬆了警惕心理,怎麼也不會想到這電話是從大陸打過來。
C冒充銀行騙轉賬
還有一種詐騙手法與上述案例類似,只不過騙子們少拐了幾道彎,直接冒充臺灣的銀行人員行騙。
2007年2月7日,廈門市公安局根據線索在新景園一居民樓抓獲犯罪嫌疑人曾某慶。經審訊,曾某慶交代了自2002年以來在廈門市湖裏區冒充臺灣的銀行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身份被冒用且查到有被冒用到銀行開戶,出入賬戶資金巨大,之後再冒充臺灣警察機構和金融管理機構以要查案凍結被害人的全部賬戶為由,誘騙受害人將錢轉入假冒的指定“安全賬戶”。據犯罪嫌疑人供述,共騙得贓款700多萬元新台幣。
臺灣的不法分子為何專找臺灣人來騙?據了解,除了語言原因外,這些不法分子熟悉臺灣當地的情況,比如冒充臺灣監理機構人員,謊稱行騙對象身份證被冒用挂車牌,這樣容易降低行騙對象的防範心理,而受害人一旦發現上當,即使報警,臺灣警方目前也難以跨海來大陸調查,使得不法分子的僥倖心理加大。
“來路不明、對方身份無法核實的電話別輕信。”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説,要防範虛假資訊詐騙,個人的身份證資訊、銀行卡等理財工具資訊等都要捂嚴,不要輕信他人電話誘導在ATM機上操作轉賬,更不要貪小利而受虛假資訊誘惑。
新聞連結
“獵狐”打掉6個詐騙集團
近年來,由臺灣不法分子幕後指揮的詐騙犯罪活動在我市呈現高發態勢,此類犯罪活動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2002年至2004年,詐騙團夥主要盤踞在臺灣,實施針對臺灣島內居民的詐騙,在經過一波利潤豐厚的收穫期後,將團夥做擴散化發展;2005年至2006年,建立跨越大陸、臺灣兩地詐騙犯罪團夥,選擇詐騙對象也由島內擴散到大陸民眾;在遭到大陸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後,為規避風險,2007年以來,詐騙團夥模式演化成:幕後老闆在臺灣指揮,前線成員盤踞在大陸,詐騙對象選擇韓國、馬來西亞和臺灣等地居民。
今年,廈門市公安局共摧毀4個由臺灣人組織指揮的針對韓國居民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共抓獲臺灣犯罪嫌疑人18人,涉案金額折合人民幣3000余萬元。
今年2月以來,我市按照省公安廳部署,積極開展“獵狐”專項行動,全市共抓獲臺灣違法犯罪嫌疑人49人,目前已逮捕23人,刑拘14人,8月14日遣返的14每人平均係此次行動抓獲,該14名犯罪嫌疑人分屬6個不同詐騙集團,這6個詐騙集團全部針對臺灣居民實施詐騙。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