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在大陸投資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
(一)臺資企業本土化還有待發展
儘管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張,而且産業層次也不斷提升,但是臺資企業多數是以獨資方式經營的,産業的外向關聯度大,雖然在原材料、零部件採購、人才任用、研發、融資等方面出現了一定的本土化傾向,實際上由於未真正融入當地經濟,從而與地方經濟缺乏內在有機聯繫。所呈現的産業集聚也主要是集聚內的企業之間以及集聚內企業與島內或海外企業之間存在網路化的緊密聯繫,與島內或海外的原材料、機器供貨商等上游企業以及其他支撐體系保持相當緊密的網路聯繫,基本上可以不依賴當地的供貨商網路,與當地相關産業的關聯效應較差。
(二)大陸産業配套環境不夠理想
雖然臺商大陸投資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而且兩岸同文同種,較之其他“外商”節省許多“跨文化”交流成本,但相當程度上還屬於“外源性”經濟。其癥結一方面在於大陸産業配套環境不發育,大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素質較低,難以與臺資企業形成分工互補、有機協作關係;另一方面在於大陸投資政策存在誤區,更多的關注優惠政策和投資環境的改善,而忽略了對於構建大陸企業與臺資企業協作配套關係需求,對於培育産業配套環境沒有足夠重視。
(三)臺商回流以及向東南亞轉移的現象增多
近兩年來,由於大陸投資環境的變化以及臺當局的政策鼓勵,部分中小企業臺商開始返臺投資,在2005年取得新的進展。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商回臺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新台幣,主要為金屬加工、紡織等傳統産業,投資主要集中在臺當局稅收優惠較多的工業區內。另外,由於大陸的貿易摩擦增多以及人民幣升值也導致了臺商向東南亞地區轉移,尤其是紡織業等傳統産業最為典型。如越南已成為繼大陸之後臺商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到2005年,臺商對越南累計投資接近80億美元,居越南境外投資第一位。
來源:研究院商務資訊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