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聯通訊》:教臺商應對新法
如何因應新勞動合同法〉〉
年關將近,臺商紛紛緊急開會討論《勞動合同法》1月1日啟動後的因應之道。
據調查,雖勞動合同法並未嚴重影響企業在大陸續存,仍有64%企業表示,內部營運些微受到新法內容影響,其中,勞動新法《聘用制人員可適用於新法》和《加班費等強迫勞動明文規範》部分規範影響最大;觀察目前臺灣工廠作業員平均薪資,以東莞來説,平均月薪約在800-1000元人民幣,而薪資較貴的昆山、蘇州地區,像是江蘇近期最低薪資才剛調高至月薪850元人民幣,若加上加班費等,平均作業員薪資則約為1200元人民幣。多半企業選擇以「積極降低成本」來因應新制,希望以提高管理能力、降低生産成本來彌補新制上路後成本拉高的問題。
也有許多臺商選擇以移到越南來因應,很多企業決定赴越南投資,加速進行越南佈局計劃,將實際量産時間拉前,部分零組件廠商如連接器也紛紛配合客戶赴越南投資。不過廠區移至越南也需審慎評估,並非要走就走,有效整合上、下游的供應鏈才是驅動企業投資越南的動力。除此之外,越南臺資企業2007年底不斷出現的要求加薪的罷工潮,對臺資企業年底交貨帶來很大影響,與此同時,臺灣知名企管顧問呂鴻德也警告臺資企業,越南一共只有800萬勞工,過多的臺資企業涌入,未來前景並不見好。
如何因應新企業所得稅法〉〉
新企業所得稅法于2008年1月1日實施,臺商只要在僅剩的半個月裏,辦理未分配盈餘轉增資,或者儘速召開董事會,把累積未分配利潤分配匯出給境外投資者,均可以避免2008年分配時須扣繳10%的所得稅。
財務報表在預審時,臺資企業應儘早將盈餘匯出海外,若企業原本就有增資計劃,也要提早進行增資。臺商的大陸公司如果帳上有未分配盈餘,沒有現金可分配可以辦盈餘轉增資。以前沒課到稅的,也最好在年底前分配,避免前年度的累積未分配利潤在明年以後分配需扣繳10%的所得稅。
面臨新企業所得稅法、增值稅出口退稅率和徵管的調整、兩稅合一及其他方面如海關保證金、轉廠等的變化,臺商企業在面臨人民幣持續升值、勞動力和原材料漲價、取消多項出口退稅及退稅率下調、地價飛漲、環保標準及其他開支上升的諸多問題,只有籌謀以對經營上的困難。
臺商可以在大陸給予稅務優惠的地區成立公司如香港、新加坡等地,減輕稅務負擔;在海外註冊的內地臺商,也可以轉為在香港註冊,以享有較低的預提稅率(預繳的公司稅),或轉為高科技産業,以降低稅務成本。對於許多臺商來説,畢竟工廠都在大陸,客戶也在大陸,不可能由大陸撤資,當然只好尋找變通方式。
認清大勢把握商機
臺資企業應該明確看到的是,不管是《勞動合同法》、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調整出口稅率、調整産業結構等等,都是為了體現一下原則:一是社會和諧原則。大陸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不僅不利社會穩定,也不利健康經濟未來發展,更不利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二是與國際接軌。大陸經濟已經連續增長十幾年,國際貿易出現越來越多摩擦,欲與國際市場接軌,必須執行國際遊戲規則,其中,按照WTO規則調整相關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三是實現公平的市場競爭。臺資企業不能永遠沉浸在享受過去的優惠政策中,這是大陸未加入WTO之前單方面採取的不公平競爭手段,如今已經與國際接軌了,這種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政策必須取消,臺資企業繼續要求提供優惠政策,不但不切實際,而且也有點「不知今日為何時」味道,不管是跨國集團,還是民營企業,都沒有辦法繼續接受這種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政策。四是回饋社會,近二十年來,臺資企業在大陸獲得很大發展,賺錢的臺資企業不計其數,如果繼續渴望「十年都不需要給工人漲工資」的投資環境,只能是「癡人説夢」了,大陸民工對臺資企業的十幾年奉獻,也到了臺資企業回饋社會的時候了。
如此等等,都是自新年以後的發展大勢,臺資企業勢必要認清這個大勢,只有緊跟社會發展的主流,才能隨時把握住時代發展的商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