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人物

薛丕拱:成為第一名的秘密

2009-06-15 15:19     來源:中國臺商     編輯:張方翼

  四十多年前,薛長興工業還只是一家位于宜蘭羅東鄉下做雨衣、雨鞋的家庭代工廠,但現在,薛長興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潛水衣代工廠,全球市佔率高達六成五,年營收高達三億美元。
老板薛丕拱,有三不原則,一不聽從宿命,二不裁員,三是堅持永續經營,不關閉臺灣廠。
 
  原則1
  不聽宿命

  臺灣傳統制造業由于原料受制于上遊廠商,即使拚命擴產,也只能賺取蠅頭小利,崛起于宜蘭鄉間的薛長興工業,創辦人薛丕拱透過不斷地研發創新,擺脫上遊原料受制于日商的宿命,一躍成為全球市佔第一的潛水衣代工廠。

  在這之前,薛長興曾當過小學教師,當時的收入對于要供養11名弟弟妹妹的薛長興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他發誓要用自己的雙手來改變弟妹們的命運,為了讓弟弟妹妹有書讀,他開始下海做生意,第一次擺攤賣起雨衣。

  一賣就是十七年,他不僅把11個弟妹相繼撫養成人,還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之後,想在臺灣的雨衣、雨鞋的市場上搶佔一席之地的念頭,時刻召喚著他,哪怕當時市場幾乎被達新牌壟斷,別人很難分一杯羹,不聽宿名的薛丕拱依然開始設廠,生產雨衣和雨鞋。

  因為工廠本來就有粘,剪裁雨衣的技術和機器,薛丕拱決定從日本進口機器、原料,開始生產風浪鞋,從第一筆五百雙的訂單做起,三年後,風浪鞋、潛水衣的代工收益極佳,每年都帶來人民幣五百萬左右的營收。

  薛長興的成功,讓供應橡膠布原料的日商眼紅,開始在價格和交期上刁難。薛丕拱一天到晚為了原料問題飽受煎熬。薛丕拱決定從日本進口機器、原料,開始生產風浪鞋,從第一筆五百雙的訂單做起,接著再代工工序更復雜的潛水衣。

  四十年後,薛長興工業由當初一家位于宜蘭羅東鄉下做雨衣、雨鞋的家庭代工廠,搖身一變,成全球最大的潛水衣代工廠,全球市佔率高達六成五,年營收高達三億美元。

  原則2
  決不裁員

  屈指算來,薛長興到大陸設廠已經二十年了,薛丕拱秉承只要老板有心,員工可以和老板一同成長。在產業升級路上,他從不願意辭退員工。

  目前,面臨全球經濟大蕭條,廠里的訂單也在減少,他並不打算辭退員工,希望與員工共體時艱。他,珍惜的是曾經一起創業打天下的情分,這些與公司一起成長的員工就是別人難以挑戰的人才門坎。當初與他一起研發橡膠發泡機臺都是公司的老師傅,起初,老師傅只會調粘雨衣的粘膠,只會操作簡單的針車,但經過嘗試,不僅可以掌握發泡技術,還可以操作更復雜的機臺。

  其實,這還有一段真實故事,一直觸動他惜福、感恩。那是1996年 9月,臺灣廠連續兩天發生大火,生產線與設備幾乎全毀,外界傳言薛長興半年內不可能復工。遭遇困境,讓薛丕拱感動的是,員工當時不但配合加班,還聯署寫了一封信給他,主動表示願意減薪兩成,並且讓公司欠薪水三個月。之後,在全廠員工的配合下,工廠所有人24小時輪班趕工,七天後,薛長興產能恢復了15%。三個月後,薛長興恢復原本的產能最後交期只比平常晚一個月。

  薛長興就是從那時開始逆勢成長,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潛水衣制造商。從此,薛丕拱一直堅信,員工是他最大的資產,所以,他決不裁員。

  原則3
  不關閉臺灣廠

  為了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薛長興在泰國、中國、柬埔寨當地分別都有二到三家工廠,1987年在泰國設廠、88年在中國設廠,雖然彼此都相隔甚遠,像中國廠的三家工廠就分散在廣東和浙江兩地,他總是自行掌握上遊原料供應,形成一條龍生產。

  這些年來,他的臺灣廠從沒有裁員,反而還擴廠。他不關閉臺灣廠,為了使企業永續經營,他除了三不特點外,還有一重視,那就是重研發。

  薛丕拱的次子薛敏誠,為了幫助父親,研究橡膠發泡布的制造技術,一次又一次的嘗試。

  橡膠發泡完成後,還要把橡膠厭粘到布料上,當時全臺灣沒人做這類機器,薛丕拱請宜蘭當地一家機械廠倣造日本機器,結果一開機就爆炸,掀掉了整個廠房的屋頂,愛子的右手的小指的第一節還被炸斷。
通過兩年的研發,薛長興終于掌握了橡膠的發泡技術。以前,薛長興只能進口日本原料做加工,現在,薛長興就躍升為全球第一家從原料到加工一手包辦的潛水衣代工廠,不但成本降低了30%,質量和交貨期都可以自己掌控。

  更重要的是,掌控原料後,薛長興可以更方便的自行開發新原料,加入更酷炫的顏色及圖案。據了解,薛長興研發部一年能開發出二百多種新款式的潛水衣,供客戶選擇。

  還記得美國影集“海灘遊俠”主角穿的時尚潛水衣嗎,還有那美國海軍專業潛水衣(能抵禦深海攝氏五度低溫的),那可都是由臺灣薛長興工業代工制造的哦!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