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塑造的臺企文化
就像一個中國傳統家庭的家族,在鞍山的許多臺資企業中,都有一個“昌”字作為企業的名字,如正昌、慶昌、順昌等等。這些企業是否有什麼聯係,還是一個集團的子公司?人們不禁猜測。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向海城順昌公司董事長李達信先生提出了這個疑問。
李先生笑著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許多臺商來到祖國大陸投資,懷著同宗同祖的初衷,遍布這里的臺資公司企業文化,更是與古老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希望企業一切順利、昌盛。
李先生還說:在臺資企業中,還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管理方式與文化有關,比如在制定的各種規則、制度里面,寫上一句非常溫馨、人性話的詞句,會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在順昌就有很多這樣的詞句,張貼在車間牆壁、立柱上。“天下有兩難,登天難求人更難;天下有兩苦,黃連苦貧窮更苦……”如佛家偈語般的《警世篇》佔了整整一面牆。一幅幅用以自勉的格言,“在資訊的時代,文盲並非不識字的人,而是不能再學習的人”,“凡事合理化、制度化,依程式進行,必有效率”。 李先生說,這兩句格言正是從“學而時習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中演變而來。
廠門口的標語,車間里的牆報,辦公室里極富象徵意義的雕塑、擺設或書畫,在大陸企業里常見的用來表達企業精神的方式,在臺資企業里同樣能見到;晚會、聚餐,假日里與員工一同出遊,臺灣老板親近員工的方法也和大陸企業管理者沒什麼兩樣。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文化認同所具有的價值猶如魚和水的關係,雖然特殊的地理、歷史與現實的原因,使得臺灣文化具備特殊性和個性,但臺灣文化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臺企文化恰好反映了這種密不可分的淵源。
(來源:華夏經緯網——遼寧神韻 作者:張 戈) 編輯:越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