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首頁推薦

臺灣名醫蔡瑞芳近視手術“封刀”始末

2012-04-25 10:06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馬迪

  ● 震動“近視島嶼”: 17年前,當時任職于臺北長庚醫院的眼科醫師蔡瑞芳,經過了將近500例的人體臨床試驗之後,決定從美國引進鐳射近視手術(LA SIK )的儀器和技術到臺灣,成為近視族“重見光明”的一大福音。

  ● 無法癒合之害:17年後的今天,蔡瑞芳根據過去追蹤了長達二十年的經驗得知,近視患者的角膜瓣切開之後,就不會再癒合,甚至隨時可以掀開,還可能會造成某些長期的發炎反應,久而久之,經過了十多年,就會對視力産生影響。

  ● 回歸傳統矯正法:去年9月,蔡瑞芳做出了“封刀”的決定,因為現在的蔡瑞芳,已經沒有辦法再親口對想要做鐳射手術改善近視度數的患者説:“鐳射手術絕對沒有任何後遺症”。

  當初是蔡瑞芳在醫界登高一呼,把鐳射手術引進臺灣,造成了眼科醫學界以鐳射手術矯治近視的一片榮景,時至今日,又是他自己發現了當年的老病號,在術後多年出現了不可逆的視力減退,他該繼續下去嗎?

  人類的“靈魂之窗”就像一個潘多拉的盒子,當醫界初次發現透過“準分子鐳射原位角膜磨鑲術”(臺灣稱之為“鐳射手術”LASIK),以鐳射(鐳射)刀切割眼球表面的角膜瓣,可以改善高度近視時,就像剛剛打開它發現一個瑰麗世界,陷入了“人定勝天”的迷炫,但是後續發生的效應,卻讓臺灣鐳射手術的眼科名醫蔡瑞芳,在今年的2月透過媒體間接宣佈“封刀”,讓“近視王國”的醫師和近視族群們,不知該如何是好。

  震動“近視島嶼”

  臺北是個擁擠的城市,有一半以上人口,只要不戴上眼鏡出門,就會看不到前方車牌的號碼。

  在臺灣這個擁有2300萬人的島嶼上,近視人口高達1000萬人,近視人口比例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有九成以上的大學生都是四眼田雞。在“近視王國”近千萬名的眼鏡族群當中,度數在六百度以上深度近視者,更高達19%,造成了眼鏡行可以像便利商店服務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商業現象。

  17年前,當時任職于臺北長庚醫院的眼科醫師蔡瑞芳,經過了將近500例的人體臨床試驗之後,決定從美國引進鐳射近視手術(LA SIK )的儀器和技術到臺灣,成為近視族“重見光明”的一大福音。

  根據2009年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在臺灣的近視人口當中,有將近四成的“眼鏡族”,曾經考慮要接受鐳射手術的治療,病人需自費,手術費約台幣3萬到7萬元不等,徹底擺脫近視對生活造成的不便與煩惱。

  “當年我經過完整的臨床手術之後,就向衛生署建議,可以在臺灣施行鐳射近視手術,因為技術已經成熟了”,接受採訪時,眼科醫師蔡瑞芳語氣平和地溯及過往,對於當時的決定依然充滿信心。

  臺灣眼科醫學會推估,在臺灣剛引進鐳射手術頭幾年的全盛時期,大約每年有十萬人自費進行手術,雖然經過了17年,鐳射手術的風潮暫時退燒了,但是平均每年還是有3萬名高度近視者願意動刀,粗估鐳射手術的商機超過台幣十億元。

  雖然臺灣眼科鐳射手術的市場蘊藏著無限商機,但是在今年2月14日的西洋情人節當天下午,在臺灣出版的《聯合晚報》上,一則印著斗大標題的醫藥新聞獨家報道,“眼科名醫蔡瑞芳,宣佈停做鐳射手術”這幾個字,卻讓許多人跌破了眼鏡。

  “事實上我並沒有主動跟媒體宣佈,我沒有做鐳射手術已經有一段時間,大約半年多了,因為在2月11日當天,剛好有一個打電話給我,原本想要介紹他的朋友給我做鐳射近視手術,但是我告訴對方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做了,讓他非常訝異,於是就到我診所來坐了兩個小時,用聊天的方式,談到對這個手術的看法”,蔡瑞芳説,沒想到幾天之後,這則新聞就見報了,而且還做得那麼“大”,引起臺灣媒體和眼科醫學界的一片討論聲浪。

  臺灣眼科名醫蔡瑞芳封刀的消息,震驚了臺灣眼科醫學會,眼科醫學會在消息見報隔天立刻召開會,由該會理事眼科醫師丘子宏出面強調,“只要排除了不適合做手術的病患,目前鐳射手術還是非常安全,國內外的臨床研究都顯示,鐳射手術的術後副作用發生率低於1%。”

  無法癒合之害

  人類是造物主獨一無二的精心創作,人體的細胞、血液、皮膚、骨頭和神經組織受到傷害或破壞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都具有再生的恢復能力,但卻唯獨人類靈魂之窗的角膜瓣,經過了鐳射切割之後,雖然可以降低近視的度數,但卻終身不會再自行癒合。

  “為什麼不做鐳射(LA SIK )手術了?”對於媒體記 者和患者的提問,過去一個星期以來,蔡瑞芳回答了不下數十次。

  “鐳射手術是用鐳射刀,在患者的眼睛角膜環上切出一個大約3/4的圓圈狀,然後輕輕地掀開上層角膜,再以鐳射刀切割下層角膜,在把上層角膜覆蓋回去,主要是讓角膜變薄之後,眼球看東西的焦距變短,藉此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蔡瑞芳重申,17年前經過了許多動物和人體臨床試驗顯示,除了有幹眼症、圓椎角膜、白內障,或是眼睛受過外傷、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疾病,或是近視超過1000度且角膜過薄的近視病人不適合做手術之外,只要接受手術治療以後,患者的裸視距離大多可以恢復到1.0-0.8左右。

  蔡瑞芳説明,雖然鐳射手術有其副作用,包括在術後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可能會有幹眼症、光暈、雙影等症狀,但患者大多在術後1個月到半年之內,就會慢慢緩解。

  鐳射手術開始盛行的時候,蔡瑞芳回憶過往時説道,當年對這項手術的了解,在動物實驗方面,眼角膜的透明度各方面表現都很好,所以才開始向臺灣的衛生署提出人體實驗的計劃,而且全世界都很風行。“但是後來才理解,這個角膜瓣的問題並不會癒合,而且一生都會存在,雖然患者的日常生活或揉眼睛都不受影響,但是外力撞擊的時候,很有可能造成角膜瓣異位。”蔡瑞芳表示,直到去年都還不知道,讓他擔心的不只是患者遭受外力撞擊角膜瓣受損的問題,更嚴重的問題還在後面。

  在蔡瑞芳的行醫生涯中,有四個在鐳射手術過後視力減退的例子,讓他印象深刻。

  “第一個患者是被家中的愛狗奔跑擁抱時衝撞,當時眼睛沒有受傷,但是角膜瓣卻移位了;第二個是一位媽媽,在幫小寶寶更換尿布的時候,被孩子的腳踢到眼睛,導致角膜移位;第三個患者是在辦公室工作時,不小心被紙張劃到眼睛,刮痕剛好就刮到先前被鐳射手術切開的角膜瓣,導致視力減退……”

  從臺北長庚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到自行開業成為眼科診所的院長,蔡瑞芳執行鐳射手術多年以來,從來沒有對自己當年引進這項手術的過程産生疑惑,直到一位將近四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找上了他,他以往所認知的眼科“視”界,頓時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個家庭主婦是在十多年前接受我做鐳射手術治療的近視病患,術後視力一直維持在1.0,但是她去年到眼科門診來看病,告訴我她最近視力退化到0.7、0.6左右,晚上甚至沒有辦法開車接送小孩,心情非常沮喪。”令蔡瑞芳感到疑惑的是,經過詳細的檢查之後,發現這位病人並沒有出現白內障或是黃斑部病變的眼科疾病,視力為什麼會在術後十多年慢慢退化,仍是個未知數。

  蔡瑞芳強調,根據過去追蹤了長達二十年的經驗得知,近視患者的角膜瓣切開之後,就不會再癒合,甚至隨時可以掀開,這是一個既成事實,他分析,可能是患者的眼角膜造成一個新的結構之後,跟沒有開過刀的近視患者比起來,眼球本體結構就已經不一樣了,在患者角膜瓣切開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某些長期的發炎反應,久而久之,經過了十多年,就會對視力産生影響。

  這一位婦女出現之後,蔡瑞芳陸續發現了還有五六個多年前接受過鐳射手術的病人,在半年內陸續回籠求診,在經過了詳細問診,排除了患者的生活習慣、年齡老化、眼球病變等因素影響之外,蔡瑞芳意外地發現了自己的推論是正確的,這些病患應該是在接受鐳射手術過後,角膜瓣因為長期慢性發炎使得某些物質沉積在裏面,才會導致視力退化。

  除了角膜瓣反覆發炎造成視力減退之外,曾經接受過鐳射手術治療的近視患者,也可能因為角膜瓣長期無法癒合,在感染其他眼科疾病時,無法出現典型的臨床表徵,因而遭到誤診,皰疹性角膜炎就是其中常見的眼疾之一。

  “正常人在角膜瓣沒有開過刀的情況下,一旦罹患了泡疹性角膜炎,因為病灶跟著視神經走,發炎的時候,角膜可能會破皮,此時醫師就可以看到樹枝狀的發炎結構,很容易從臨床表徵做出正確的判斷治療”,蔡瑞芳強調,如果做過鐳射的病人,在術後半年的復原期之後,雖然受損的視神經已長了出來且回復了知覺,但是角膜瓣長期處在沒有癒合的狀態下,一旦感染了泡疹性角膜炎,病灶不會隨著神經跑到角膜表面造成潰瘍,反而會出現水腫的症狀,一旦這些發炎物質跑到角膜中間,臨床表徵就和典型的泡疹性角膜炎不一樣,此時病人反而會反覆出現水腫的症狀,視力還可能從近視變成遠視,需要很有經驗的醫師,才能夠做出正確的診斷,對症下藥。

  “我的第一個CA SE(病例),就是這樣嘗試錯誤出來的”,蔡瑞芳指出,接受過鐳射手術的病人,確實有可能因為角膜瓣反覆發炎,長期累積下來的病理機轉,導致視力減退,這也是眼科醫學界不容忽視的事實。

  回歸傳統矯正法

  證實了自己的推測之後,蔡瑞芳陷入了一陣沉思,當初是他在醫界登高一呼,把鐳射手術引進臺灣,頓時蔚為一陣風潮,造成了眼科醫學界以鐳射手術矯治近視的一片榮景,時至今日,又是他自己發現了當年接受鐳射手術治療近視的老病號,在術後多年又出現了不可逆的視力減退之後,他該繼續下去嗎?

  那個當年醫學院畢業典禮上宣示著希波克拉底宣言:“余願盡己之能力與判斷力之所及,恪守為病家謀福之信條,並避免一切墮落害人之敗行……”的蔡瑞芳,在年屆耳順之年,在去年九月做出了“封刀”的決定,把一個個登門要求執行鐳射手術治療近視的患者,推出了診所門外。因為現在的蔡瑞芳,已經沒有辦法再親口對想要做鐳射手術改善近視度數的患者説:“鐳射手術絕對沒有任何後遺症”。

  “眼睛使人充滿光明與色彩,失明是僅次於死亡的悲劇”,這是臺灣眼科名醫蔡瑞芳行醫多年來恪守貫徹的“光明誓約”與信條,陰錯陽差地透過媒體公開封刀的消息之後,臺灣目前還沒有第二個眼科醫師挺身而出,公開支援蔡瑞芳的封刀之舉,臺灣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則強調,目前對於施行鐳射手術多年後,可能出現視力減退的後遺症,純屬蔡瑞芳醫師的個人意見,衛生署不會開會討論是否要求臺灣醫界停止這項手術,但會向眼科醫學進一步了解,是否有其他醫師遇到相同狀況。

  “我不會停止(鐳射)相關手術”,三軍總醫院眼科醫師戴明政如是説。

  “我只是在晚上有一點畏光,但是做過鐳射手術之後,每天早上起床不用戴眼鏡的感覺真的很棒”,在7年前進行手術的43歲翁小姐説,她很滿意。

  現今醫療行為日漸趨於商業化的消費市場,矯正近視的眼科鐳射手術,每一刀切割下去的都是商機,為與不為之間,蔡瑞芳選擇了封刀,也公開且大方地接受海峽兩岸各大媒體的採訪邀約。他強調,“治療近視有很多種方式,戴隱形眼鏡或是眼鏡都可以改善,只是不方便,至於角膜塑型片(讓近視患者佩戴硬式的隱形眼鏡),因為有千分之一感染的幾率,我當年唯一不做的,就是這個(角膜塑型片)”。

  蔡瑞芳放棄了對近視病人有感染的風險的治療方式,又放棄了以鐳射手術治療近視,回歸了建議病患戴眼鏡的傳統視力矯正法。

  蔡瑞芳一再強調,其實鐳射是一個矯正近視很好的手術,安全性毋庸置疑,但是有很多眼科醫師對蔡瑞芳宣佈封刀之舉,誤解為“擋人財路”而産生的困擾,並非蔡瑞芳的本意。他強調,民眾還是可以選擇去做鐳射手術來矯正近視,但是有很多患者術後會出現夜間眩光、眼睛幹澀症候群,或是視力減退等症狀,都可能和角膜瓣無法癒合,因為長期發炎沉積在角膜瓣中間的物質有關,此問題不容忽視,也值得長期關注。

  “任何一個新的手術技術,在當時風靡的,或是大家鼓吹很好的治療方法,可能有長期性産生的並發癥,這是要注意的,而不是當時很好,後來就不會産生問題”。蔡瑞芳戴著眼鏡繼續説道,他生平沒有什麼太大的志向,只想繼續在醫療專業上盡本分,把自己知道的醫學常識,儘量分享給別人,然後繼續投身公益的醫療活動。

  “我不做鐳射手術的消息經由媒體曝光之後,我接到了新加坡、香港眼科醫師和德國之音的關切電話,希望我能夠到當地去,跟他們進一步交流討論”,蔡瑞芳表示,他會持續收集鐳射手術過後産生後遺症的相關個案,等待適當的時機,再發表于國際眼科醫學期刊上。

  對於中國大陸廣大的近視族群,是否該考慮接受鐳射手術來矯治近視度數?蔡瑞芳的建議是,大陸的醫療技術越來越成熟,跟十幾年前他到大陸進行學術交流的環境已經有所改變,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醫病之間要有很好的溝通,才能避免因為醫病之間的認知落差所産生的紛爭和歧見。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