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王永慶”
2009年3月11日,福布斯富豪榜揭榜,劉永行以30億美元個人資產再次登頂,在時隔7年後重回舞臺中心。媒體將其和身陷囹圄的前首富黃光裕作對比:一個克己求實,一個長袖善舞;一個堅守實業,一個熱衷資本操作。
即便是在孤島上,魯濱遜依然勤奮耕作,自我克制,深謀遠慮。哪個企業家如能把身邊繁華忽略,不被外界利誘而獨自耕耘,在寒冬來臨時便容易拾得碩果。劉永行應是其中的一個。
在經濟高漲的喧囂中,所謂的成功大多是虛幻的,資本市場上的長袖善舞始終都要謝幕。一旦蕭條時代來臨,往往只有穩健、保守的人才能最後成功登頂。這個蕭條時代,唯有保守者才能安然前行。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劉永行算得上另類,不懂高爾夫,也不懂生活雅趣,甚少參加各種財富論壇,更多的時候,他在刻意躲避媒體和公眾的視線。3月12日,當得知自己成為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中國內地首富時,劉永行正在候機。“對我們來說,就是埋頭做事情。”他這樣說,笑聲溫和寬厚,倣佛在談一件跟自己沒太大關係的事。
穩健劉永行
在過去幾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城頭變幻大王旗”。而從1999年第一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連續十年,劉永行從未下榜,除2001年成為中國內地首富以外,排名大多不被關注。去年年底揭曉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他以黑馬姿態再次成為首富。
23年來,“最糟糕”的情況出現在今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人數縮水,資產銳減。而逆流而上、笑傲群雄的,卻是極少數——劉永行的財富一直是穩步增長的。
中國大陸富豪第一次出現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是1995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龍虎榜》上,共有10位中國民營企業家進入榜單,其中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和劉永好四兄弟以6億元領頭。
2001年,劉氏兄弟再次成為《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榜第一名,擁有的財富已經變成83億元。其後,劉氏兄弟的財富仍在快速增長。
在2005年《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榜上,劉永行以11.6億美元排在第5位,劉永好以11.24美元排在第6位。
2009年,劉永行以30億美元的資產再次登上大陸富豪榜第一名的位置。
大陸“王永慶”
“王永慶值得我學的太多了。”劉永行一直把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作為自己的榜樣,研究、學習。而他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能力移植。王永慶生活規律,每日清晨4點起床,遊泳、早操、跑步、讀書,到9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之後宴客。有效率、合理化、制度化,這是王永慶的經營之道。
劉永行用老家四川的打油詩自嘲,“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跳舞,一定是個二百五。”他也不懂中國古代才子佳人愛的那些吹拉彈唱、琴棋書畫的技藝,“所以我真是個二百五,像我這樣的生活,即使按照現在比較高的生活標準來看,1000萬元過一輩子已經足矣。”
正是這樣的財富觀,劉永行並不關心金錢能否帶來生活上的快樂。劉永行多年來總是穿著樸素,愛好家常菜,每天準時5點半下班,極少應酬,把大多的閒暇時間用來陪伴家人。“不投機、不浮躁、不虛榮”,“踏踏實實做企業”。
1989年,劉永行四兄弟進軍飼料業。最火爆的場面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劉永行兄弟的工廠前,徹夜排隊等待拉貨的汽車蜿蜒排成長龍,最長的竟然要等上28天。一直到1996年,飼料行業的利潤率都保持在20%以上,但到了1998年,情況開始急轉直下,利潤率滑落到了8%。
在衰退開始之前,劉永行就已經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他將目光投向了重化工行業。劉永行看好的是電解鋁,但幾乎沒有人讚同他的觀點,弟弟劉永好也提醒他,難度大,要慎重。歷史驚人地相似,當年王永慶準備進軍塑膠業的時候,連臺灣化學工業中最有地位和影響力的企業家何義都覺得在臺灣發展塑膠業無法敵過日本,因此不願投資。帶著“肯定要傾家蕩產”這樣的嘲笑,王永慶開始投資塑膠業。在此之前,他已經做了周密的分析研究,拜訪專家、實業家,進行了市場調研,甚至私下里去了日本考察。
劉永行也是一樣,他並沒有動搖自己的想法,但卻知道,規避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如果沒有能力做,就不能馬上去做,而是去積累、研究、考察、請教專家,才能水到渠成。他這一準備,便是六年,攢下了20億元的資金。直到2002年4月,劉永行與山東信發集團共同組建信發希望鋁業有限公司,此後,他又在內蒙古包頭運作鋁電一體化項目,加上河南的氧化鋁項目,東方希望最終形成了飼料以外的第二主業。
“多、快、好、省”模式
“我為這個想法準備了6年,細節都想得很清楚,比如說資金瓶頸,我提到了我一直堅持的做法,就是‘多、好、快、省’”,“好”是規劃性的好,之後再用“快”,在項目中盡量節約時間,“省”即為在資金、人力、資源上的節省,而且形成自然的“多”。
此種模式,劉永行在電解鋁的投資上,為我們描繪得相當巧妙。“一個電解鋁工廠要投資100億元,考慮到風險,前期可以做小規模,只要30億元,30億中我利用‘多、快、好、省’可以控制在15億元的資金規模,這15億中我可以再找個合作夥伴,這樣就只需要負擔7.5億元的投資,7.5億元的投資還可以再切下一半,先投入一半,到最後,這個項目,我們前期的投入只有三四億元。”劉解釋道,“實際上,這也規避了去銀行借貸,因為我們飼料有很強的負載能力,完全可以把流動資金抽離出來。”
不僅于此,歷經草莽時代的商業環境,讓劉深諳中國商人的生存智慧,民企、國企以及政府,三者之間一直處于博弈的中心,稍有不慎即全盤皆輸,無疑,這種平衡的拿捏顯得至關重要。
在“寒冬”迎來收獲
再偉大的預言家也不能預言到所有的結果,不過,想要讓預言準確,最好出發點在于,察其言,觀其行。
“每天改善千分之一,10年堅持、20年堅持,25年下來,能力增長是一萬倍。”劉永行的信條如是。
在搏擊了20年的商海之後,劉永行坐擁30億美元財富,從去年到今年,凈資產增值20多元億人民幣。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他迎來的是收獲。
他建言企業家,在冬天來到時,不要怕,努力去適應,“有困難的時候,接受它,要做好事情,不要抱怨。”
“困難之中,也是投資的最好時候,檢討失誤的最好時候,做重大決定的最好時候。”他說,低谷時期做的決定,常常比高峰時做的決定要有價值。
劉永行笑對經濟寒冬。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