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首頁推薦

連載:崇禎王朝

2008-03-20 09:45     來源:騰訊讀書     編輯:陳寧

  第3節:皇兄病危(3)

  "果真如此?"張皇後微笑起身,不動聲色,淡淡發問,"皇上既為風寒,僅為小疾,太醫悉心治療,怎麼皇上臥床半年,數次昏厥,病情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重?"

  太醫無言以對:"這……"

  張皇後淡淡一笑後,又緊逼一句:"皇上既為小疾,不日即可康復,怎麼太醫束手無策,反讓魏公公如此勞費心神,興師動眾進奉太和保聖湯?"

  "這……這……"太醫頭冒冷汗,他一邊擦拭,一邊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來。

  張皇後伸手摁住太醫肩頭:"老太醫,坐,坐啊!"

  太醫惶恐不安地緩緩落座,眼睛卻不敢正視張皇後。

  張皇後見此,已略知一二,于是她盯視太醫,從容發問:"哀家知道,太醫出身世代相傳之家,三代禦醫之門,大明王朝、皇上和內宮有什麼對不起你的地方?"

  "沒……沒有,沒有!"太醫腦袋像撥浪鼓一樣,連連搖頭,"代代受到恩養,輩輩受到慈育,世世備受重用,微臣感恩在懷,世世代代做馬做牛也難報皇上的恩寵!"

  張皇後微笑點頭,恩威並重地繼續說道:

  "皇上以一人治天下,龍體安康係及大明社稷禍福,係及大明江山安危,係及大明命脈承襲!如果大明命脈斷送在你的手中,三代禦醫毀于一旦,世代功勳付之東流,你怎麼對得起大明王朝的恩養慈育?又怎麼對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

  太醫一聽這話,似五雷轟頂,連忙起身"撲通"一聲跪伏在地:"臣……不敢……不敢!"

  張皇後單名一個嫣字,雖說只有二十多歲,容顏嬌美,但卻是個正派剛烈的角色,她見太醫的防線已潰,便一語道破:"為了茍且偷安,你怕魏忠賢,難道就不怕我一國之母嗎?"

  "卑職死罪!死罪啊!"太醫此時磕頭如搗蒜,他悔愧萬分地道,"罪臣如實稟告皇後:皇上陽氣已盡,大限將至,回生無望,歸天有期。"邊說邊老淚縱橫,"臣因畏懼魏公公淫威,對皇後隱瞞實情,論罪當死,罪不容赦!死罪!死罪啊!"

  張皇後噙著晶瑩淚水,放緩了聲調:"那太和保聖湯能起死回生,果有奇效?"

  太醫連連搖頭:"太和保聖湯卑職也已驗實,雖無害,也並無奇特功效!"說著便急切陳言,"皇上已危在旦夕,絕無回生之術!"

  張皇後冷靜地點點頭:"照此說來,皇上天命難違,還能有多少時日?"

  "臣……臣不敢明言!"太醫驚恐難言。

  "說!"

  太醫抬起頭來目視皇後,幾乎是一字一頓地緩緩回道:"臣以為短不過三五日,長……難超旬日。"

  張皇後閉目長嘆,過了許久,發出一聲吩咐:"來人!"

  太監王承恩應聲走出:"奴才在!"

  張皇後看了看跪伏在地的太醫,面命王承恩:"賜太醫黃金百兩!"

  "是!"太監王承恩應聲復誦,"賜太醫黃金百兩!"

  "謝皇後娘娘!"太醫如釋重負,起身謝恩,退出。

  張皇後憂心如焚,心潮難平,她徐步走到窗邊,憑窗凝視,只見陽光下的皇宮一片寧靜,影壁上盤龍如飛,栩栩如生。

  "大明命脈!大明江山啊!"張皇後不由自語著,她反身走向案旁,秉筆疾書。

  張皇後環視屋內,目光盯在一艘做工精致的紅木龍舟上,即命兩名宮女:"你們將紅木龍舟即刻送往信王府。"

  "是!"兩名宮女應聲答道。

  張皇後再將密信遞給宮女:"這封信一定要面呈信王。"

  "是!"

  兩名宮女化裝成太監打扮後,捧起龍舟,便邁步走出了坤寧宮。

  "站住!"承光門外,錦衣衛衛士手舉刀槍攔住了手捧龍舟、扮成太監的兩名宮女,惡狠狠地訓斥,"難道你們不知道嗎?太監嚴禁出宮!"

  一位宮女正待解釋,突然一錦衣衛衛士帶著淫笑尖聲叫了起來:"好啊!原來是宮女。你們膽敢女扮男裝,讓爺們檢查檢查!"說著就要動手動腳。

  "放肆!"宮女厲聲斥責。

  錦衣衛衛士嬉皮笑臉:"你們這些鮮花兒,久藏深宮,得不到皇上的恩寵,芳心蠢動,熬不住想出宮打野食去呀!"

  "你們一個個活得不耐煩了,是吧?"宮女怒目瞪視,舉手出示腰牌,"睜眼看看,這是什麼?"

  錦衣衛衛士一看,嚇得魂飛魄散:"哎喲!我的媽呀!聖上禦制腰牌:出宮放行!"說著揮手致禮,"二位姑奶奶,請!請!"

  朱由檢是熹宗朱由校唯一健在的弟弟,兩人雖非一母所生,但因僅存兄弟二人,從小一道玩耍,所以也頗手足情深。自從哥哥朱由校當上皇帝之後,朱由檢也漸漸長大,後被封為信王,搬出皇宮,兄弟之間便極少見面。特別是當魏忠賢與客氏專權朝政之後,更是很少有哥哥的消息。只是聽到傳言,哥哥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每日只熱衷于木工制作。今見宮女送來皇兄親手制作的紅木龍舟,頗為喜出望外。

  這龍舟做工精致,巧妙絕倫。朱由檢將它供奉在香案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