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工商稅務

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12.30)

2005-11-29 15:47     來源:     編輯:system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

(第19號)


  現發佈《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自發佈之日起施行。

                             部長:多吉才讓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社會福利機構的管理,促進社會福利事業的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社會福利機構是指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辦的,為老年人、殘疾人、孤兒和棄嬰提供養護、康復、託管等服務的機構。

  第三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堅持社會福利性質,保障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社會福利機構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

  第五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社會福利機構的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社會福利機構的業務主管部門,對社會福利機構進行管理、監督和檢查。


第二章 審批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社會福利事業發展需要,制定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劃。
  社會福利機構的設置應當符合社會福利機構的設置規劃和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準。

  第七條 依法成立的組織或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以下稱申辦人)凡具備相應的條件,可以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舉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籌辦申請。

  第八條 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三)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四)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籌辦申請。並報省級人民政府外經貿部門審核。

  第九條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根據當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劃和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準進行審查,作出同意籌辦或者不予同意籌辦的決定,並將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第十條 經同意籌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具備開業條件時,應當向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第十一條 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機構,應當符合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下列基本標準:
  (一)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備的生活設施及室外活動場地;
  (二)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準,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範》;
  (三)有與其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開辦經費;
  (四)有完善的章程,機構的名稱應符合登記機關的規定和要求;
  (五)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當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工作人員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準。

  第十二條 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書面報告;
  (二)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三)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或租用合同書;
  (四)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書;
  (五)驗資證明及資産評估報告;
  (六)機構的章程和規章制度;
  (七)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名單及有效證件的複印件以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證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條 民政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所報文件進行審查,並根據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準進行實地驗收。合格的,發給《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不合格的,將審查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第十四條 申辦人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後,應當到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第三章 管理

 

  第十五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與服務對象或者其家屬(監護人)簽訂服務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辦以孤兒、棄嬰為服務對象的社會福利機構,必須與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共同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收養孤兒或者棄嬰時,應當經民政業務主管部門逐一審核批准,並簽訂代養協議書。

  第十六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標準。
  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標準應當張榜公佈,並報民政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在每年3月31日前,提交本年度的工作報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

  第十八條 社會福利機構中不具備上崗資格的護理人員、特教人員應當接受崗前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

  第十九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加強財務管理,其收益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分配使用,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的監督。

  第二十條 社會福利機構的資産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社會福利機構將其所屬的固定資産租賃或者轉讓時,須經民政部門和登記機關同意後,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一條 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公益事業捐贈法的規定開展捐贈活動。不得接受任何帶有政治性等附加條件的捐贈。

  第二十二條 社會福利機構在對外交往中應當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規定,嚴格履行報批手續。

  第二十三條 社會福利機構變更章程、名稱、服務項目和住所時,應當報民政部門審批。更換主要負責人,應當報民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四條 社會福利機構分立、合併或者解散,應當提前3個月向民政部門提出申請,報送有關部門確認的清算報告及相關材料,並由民政部門報請當地政府對其資産進行評估和處置後,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定期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工作進行年度檢查。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民政部門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審批和年檢工作實行政務公開,有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社會福利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根據情況給予警告、罰款,直至建議登記管理機關取締或者撤銷登記,並按管理許可權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國家關於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侵害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
  (二)未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擅自執業的;
  (三)年檢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後仍不合格的;
  (四)進行非法集資的;
  (五)未辦理變更手續,其活動超出許可範圍的;
  (六)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實施前已經執業的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在本辦法實施後的6個月內,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提出申請,補領《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佈之日起施行。


 (來源:中國法院網)


責任編輯:齊曉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