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提速擴張 大陸連鎖便利業態格局生變
7-ELEVEN掀起“鯰魚效應” 提升大陸連鎖便利業水準
如果説7-ELEVEN以加盟方式向小區擴張,有如鯰魚,對大陸零售便利店造成了巨大威脅,那麼另外一點就更是7-ELEVEN構成威脅的核心所在。
7-ELEVEN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其後臺軟體是本土便利店現階段不能超越的,京客隆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轉型主要是便利店硬體和軟體的升級,並向小區化發展。門店的硬體設施很容易達到,可以通過調整商品結構和對門店的裝潢實現,而軟體的升級十分困難。但京客隆表示,將旗下便利店的軟體全部升級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情,這樣,才能便於後臺管理和配送。
7-ELEVEN這次轉型,使大陸本土便利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於經營模式問題沒有解決好,大多都處於虧損狀態。其實,7-ELEVEN開放加盟,變相地刺激了大陸本土便利店的轉型。針對本土便利店出現的戰略調整,北京市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行業越開放,企業的危機感就會越強,轉型速度就會越快,便利店行業也是如此。7-ELEVEN開放模式證明了其發展的迅速,起到了行業的參照作用,便利店行業面臨洗牌的風險,同時也促進著大陸連鎖便利業整體水準的提升。
“要抓住新的機會,傳統便利店必須要變革。除了銷售商品之外,便利店要承擔更多的增值服務,比如銷售快餐、雜誌等,甚至可以作為快遞公司的取貨點。”方飛躍表示,“大部分上班族不想將包裹寄送到單位,誰也不想拎著重重包裹擠公交。小區附近的便利店大可承擔這一功能。”
便利連鎖業粗獷時代已結束 精細化管理時代來臨
在2011年,“價格欺詐”、“染色饅頭”、“用油標準”、“進場費推高零售價”、“假冒綠色豬肉”一個又一個直接涉及消費者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件,考驗甚至拷問著一個又一個的知名連鎖企業。一系列事件的頻繁發生,肯定有其共性的原因,其中有兩個方面值得便利連鎖企業思考:
首先是外部原因。社會發展的進一步成熟、輿論的開放,使得各種事件能夠在第一時間被關注和報道;媒體監督的作用正在逐步擴大;消費者趨於成熟,更加注重維護自身的權益。這些因素應該促使這些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服務型企業,特別是便利連鎖企業,要更加注重研究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加強品牌形象的維護,加強與政府、媒體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溝通。
其次是內部原因。“凡事要從自身找原因”,總結所有事件的內部原因,管控不夠是主要問題之一。大陸的市場足夠大,便利連鎖企業們一直以來都忙於快速擴張,卻疏于內部管控,就連一向注重品質的外資巨頭,在大陸也一改常態,偏好追求速度。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中,企業迫於搶佔市場和開店指標的壓力,不得不快馬揚鞭、攻城略地,競爭的硝煙甚至已經燃燒到了三四線城市。
過於追求速度,勢必會帶來管控的不足。便利連鎖企業正加速擴大,應當提前思考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如何尋求新的增長點,如何加強管控,如何提升發展品質等問題。
“多事之秋”過後,連鎖企業還必須認識到:要平衡好速度和品質的問題,要更加關注消費者利益,注重品牌形象的維護,以及樹立危機管理的意識。
粗獷式的發展時代已然結束,2012年精細化管理時代已然而至,便利連鎖企業你準備好了嗎?(陳薜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