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二代接班記:自稱super junior共用甘苦
據臺灣《旺報》報道,相對於過去都是超過50歲的“歐吉桑”(日語,意指叔叔、大爺),這兩年的重慶臺商協會很“青春”,不少協會幹部屬於30世代,今年甚至有20多歲80後加入協會。這也意味重慶臺商的結構正在改變,臺商二代逐漸接班,他們如何在興起的內需市場突圍,重塑企業品牌形象,成為最關鍵的事。
不同於其他城市的臺商,面臨的是公司要由外銷市場轉而經營內需市場,二代交班面臨的是企業“轉型”的改變:早期進入重慶市場的臺商高達9成都是經營內需市場,而且都有品牌,臺商二代面對的是升級壓力,如何賦予企業品牌新生命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
民眾看廣告決定消費
6月份,重慶臺商協會改組,新任的副會長之一,年代廚衛總經理黃光志只有38歲,是最年輕的副會長。他前進大陸大約10年,4年前開始正式接班,讓年代廚衛成為最被重慶人認同的品牌,不少重慶人甚至以為年代廚衛是當地品牌。
企業二代的辛苦常常不足為外人道。黃光志笑稱,當年只有29歲的他,剛到大陸的第2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託原料供應商晚點收款,因為當時的年代廚衛帳有點亂,很多經銷商的錢收不回來,公司資金出現缺口,學會計出身的他差點想把公司結束掉。
幸好,搭上2006年重慶房地産第一波的高潮,年代廚衛的營運狀況開始好轉,加上黃光志接班後重視行銷,花了一些品牌宣傳費,先在計程車的椅背上刊登廣告、再到重慶衛視主播臺旁邊的板子上刊登年代廚衛形象牌。
黃光志説,“我父親,前重慶臺商協會會長黃錦勳不是很理解我幹嘛花這麼多廣告錢?但,重慶消費者真的是看廣告決定消費的,因為反映在公司銷售報表上的數字真的有改善,而今,年代廚衛在重慶由虧損變小賺。”
40歲的李正倫則是另一種辛苦商二代的典型。本來在美國當律師的他,原本是要到重慶接手父親的房地産事業,沒想到2008年父親的公司倒閉,全家人搬回臺灣,但他決定留在重慶另起爐灶,重新創業。
回想2008年那時的狀況,李正倫説,整整一年他過得很小心,就怕債主找到府,但由此也讓他知道“在地化”的重要。想要更徹底理解當地人在想什麼,就只能融入當地生活方式,跟當地人交朋友,而今的他另外成立房地産物業管理公司、房地産顧問公司,多數是跟當地企業做生意,從資金的妥善應用、建築設計與定位通通一手包辦。
李正倫説,他希望5年內能夠再成立建設公司,因為李正倫的父親是建築師,完成父親的建築夢是他作為兒子的責任。
Super Junior世代臺商 分享甘苦
另一種二代接班人的典型比較幸福,現在接手百吉熱水器經營的彭健嘉,是百吉董事長李文勳的外甥,1977年出生的他在臺灣工作7、8年之後來到重慶。被問到當上班族還是老闆比較幸福?彭健嘉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上班族,把自己事情做完就沒事了,現在則要為公司營運負責,每個策略都要想清楚。
舉個例子來説,重慶到處在蓋精裝房,對熱水器公司來説,這是大單,但跟誰合作才能讓錢順利到位,那可就是一門大學問了,有許多環節要突破。
不同於父輩一代的應酬是燈紅酒綠,新一代重慶二代臺商的應酬比較健康,李正倫組了一支棒球隊,假日常常看到他們在一起揮棒運動,微博上他們笑稱自己是“super junior”。來的最久的黃光志説,這2年因為電子業進入重慶,加上重慶內需市場看好,不少服務業進入重慶發展,也帶來大量年輕臺幹。
這群“super junior”世代的臺商,常常利用微信分享重慶好吃好喝好玩的訊息,以及每個人的實時動態,比如剛出生小孩的戶口到底要在哪報?因為這涉及小孩的教育資源分配。二代臺商的特性是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的是生活的甘苦,團結合作力量大,這與前一代臺商是散沙的特質是最大的不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