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航後 臺灣豆干店本月將開進上海
兩岸直航後,往返滬臺省錢又省時,圖為直航乘客吳女士高興地展示登机證 晚報記者 任國強 攝
選擇12月將臺灣老店 “大房豆干”開進上海人民廣場地鐵店,這是豆干傳人黃建嘉的一個 “如意算盤”, “當然是要借兩岸直航的光了!”這是知名的 “大房豆干”在大陸踏出的第一步,黃建嘉對此很有信心。
豆干店進人民廣場地鐵
地鐵店負責人饒振興説,大房豆干早就想來大陸,可豆干本身價格不高,運輸成本卻太高。選擇臺灣大溪本地好水好材料製作的豆干,成本將大漲,加上很多食品的保質期限只有7天,路途輾轉,“食品還沒運過來,東西就壞了。”
進軍上海,他們選擇了人流量較大的人民廣場地鐵站廳,最初擬定的大房豆干價格是小包裝12元,大包裝16元。 “小包裝在臺灣本地的價格只有7到8元人民幣。”昨天兩岸直航,今天上午饒振興説,臺灣總店已聯絡貨運包機和貨運輪船公司,打算儘快用上直航,本月內就會開出人民廣場地鐵店。 “直航以後,運輸成本降低,預計將來上海店賣的價格可以和臺灣本地差不多,這會成為我們的有利競爭點。”
兩岸將共抗金融危機
和黃建嘉一樣,抱著同樣想法進軍上海的臺商還有不少。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盛九元表示, “臺商在大陸的經營成本降低、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對於大陸企業來講,直航會帶來新的機遇。”
直航根本改變經營模式
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協會秘書長陸笑炎表示,實現直航後,除節約兩岸人民往來的時間與金錢之外,最根本的是使臺商的經營管理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只需一個多小時就能改變從前早上出發、傍晚才到的局面,這就可以使臺商經營模式多樣化,如母公司設在臺灣、上海設分公司;主要經營地在臺北、上海設辦事處;臺商可以繼續把家放在臺灣,每週可以從上海回臺灣。
兩岸港口地位得到加強
陸笑炎認為,作為上海的洋山港和臺灣的高雄港等,通過這樣的海上直航,可以增強自己作為亞太分流港的重要地位,兩個港口的轉運能力都得到大大增強,今後根據不同航線的需求,可以有更多的市場轉運功能。對於臺商來説,機械行業、化工行業等對後期要求不苛刻的行業都可以更多選擇便利的海上直航運輸貨物與原材料,除時間節約外,在金錢上也至少可以省去30%以上。
未來可以發展郵輪經濟
上海海事大學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所長壽建敏表示,今後像上海、高雄這樣的沿海大城市完全有條件創造客運模式的郵輪經濟。遊客可以飛機來,郵輪走;也可以郵輪來,飛機走,實現海空聯動,創造新的旅遊方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