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精彩推薦

在南靖“當神仙” 臺商黃文廣的創業故事

2008-12-05 08:56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張方翼

    臺商黃文廣一天的生活是從一杯香醇的咖啡開始的。喝過咖啡,他就到菇房看看新冒出的菇(右圖),下午,溜達到後山的咖啡園瞧瞧剛挂果的咖啡樹。晚餐,自然少不了自家種的杏鮑菇。黃文廣打算,“下半輩子就這樣和太太一起在南靖‘當神仙’了”。

  “其實,剛來的時候,連半個蘑菇都沒得吃。”三年前,經弟弟介紹,黃文廣來到南靖發展菇業。幾經篩選後,他決定專門培育杏鮑菇。杏鮑菇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藥用、食療于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具有杏仁香味,肉質肥厚口感似鮑魚,營養豐富,故極受人們喜愛,市場價格比平菇要高三到五倍。但杏鮑菇對生產工藝及技術要素的要求極高,全程需以溫控室低溫栽培, 無農藥、無污染栽培。第一次試種,黃文廣投入20萬元,種植了十萬袋菇包。沒想到,由于滅菌不徹底,十萬袋菇包全部前功盡棄,只得從頭再來。從配料、消毒到疏菇、包裝共九個環節,黃文廣重新一一檢查調試,終于試種成功。

  2005年6月,黃文廣在南靖南坑鎮投入200萬元,投建了18畝的杏鮑菇培植中心和廠房,創辦了漳州天綠菇業有限公司。菇種從臺灣引進,生產過程全程溫控,一年四季常年出菇。優良的菇種、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黃文廣的杏鮑菇很快就叫響品牌,並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熱銷。一年後,他再增資擴建14畝廠房,年可培植杏鮑菇600萬袋,產鮮菇1800噸,年創產值1500萬元,成為我省最大的杏鮑菇生產企業。

  菇業發展順遂,本來認為只要安安穩穩把菇種好的黃文廣卻被福建土樓的申遺成功“打亂了計劃”。南靖現有土樓一萬五千多座,福建土樓申遺後,到南靖看土樓的遊客與日俱增。看土樓的山梅公路從南坑穿行而過,但由于缺乏特色景點,遊客很少會在此停留。“人潮就是錢潮。”看到每天家門口川流不息的旅遊車,黃文廣動起了心思。

  一次回臺灣,他應朋友之邀一同去雲林縣古坑鄉度周末,沒想到當年的“鄉下地方”如今竟成了“不夜城”。自2003年古坑舉辦了首屆咖啡節後,古坑旅遊一炮而紅,小咖啡屋、農家旅社等等吸引了大批遊客,這讓黃文廣大受啟發。在大陸,咖啡正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但除了大城市的一些咖啡館,目前尚無一處以咖啡文化為主題的休閒旅遊景點。

  黃文廣當即決定帶幾株古坑的阿拉比卡咖啡苗到南坑試種。實踐證明,南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亞熱帶氣候十分適合咖啡生長。並且南坑距廈門機場75公里、漳州市區48公里,又是去福建土樓(南靖)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優越。

  多番考察後,去年,黃文廣投資組建了漳州天綠咖啡食品有限公司。現已投入100萬美元,建成300多畝咖啡園,其中100畝作觀光用,200畝為種植園。 此外,他還引進臺灣先進的生產技術,利用食用菌產生的生產肥料,生產有機肥,用于生產有機咖啡。

  黃文廣計劃,後期再建一座咖啡歷史博物館,以及一條“三合一”咖啡生產線,生產“南坑”咖啡。“一畝咖啡的收益在三萬元左右,等咖啡園上軌道後,希望能帶動周圍群眾,擴大種植規模,一起致富。”黃文廣說,連咖啡園的廣告他都已經想好——“在咖啡樹下喝咖啡不是夢”。而對于自己在大陸的未來規劃,用他的話說,就是“蘑菇加咖啡,生活好滋味。”陳夢婕 通訊員 劉文福/文 祝敏松/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