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平臺增後勁 淮安漸成臺商投資新集聚地
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讓沉睡的土地煥發生機。16歲的淮安經濟開發區從零開始,經歷了無數榮耀瞬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成績屬於昨天,希冀開闢征程。當臺資由南向北轉移的趨勢愈加清晰、當淮安逐漸成為臺商新一輪投資的集聚地、當淮安人正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謀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時候,淮安經濟開發區果斷決策:打造臺資聚集高地、IT産業領地,用行動實踐新的奇跡--"南有昆山、北有淮安"。
萬事俱備,東方風來揚帆行
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成為臺商投資的熱土。近年來,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臺資逐步自南向北特別是向長三角地區轉移。繼東莞、昆山之後,蘇北淮安逐漸成為臺商新一輪投資的集聚地。在這一輪的臺資産業轉移中,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淮安經濟開發區得以揚起風帆,在招引臺資上一顯身手。
所謂"天時",一是臺資北上、順勢而為的機遇;二是淮安進入了一個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機遇難得。目前,淮安圍繞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淮安建成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按照"東擴南連、三城融合、五區聯動"的發展思路,構築大交通,培育大産業,發展大流通,繁榮大文化,開發大旅遊,努力把淮安建設成為經濟充滿活力、城市特色彰顯、生活品質良好、人居環境優美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這為淮安經濟開發區的新一輪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淮安已進入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邁進的階段,正在改造提升機械、紡織、化工、食品、建材等傳統支柱産業,重點培育鹽化工新材料、IT和特鋼三大千億元産業,引進培育新能源、新醫藥等新興産業,著力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工業體系。淮安經濟開發區去年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進入了項目加速集聚期和發展的黃金期,産業配套能力、後續發展能力、創業創新能力都在加速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水準和消費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從而為來淮投資的臺商提供了最佳的進入時機。
所謂"地利",就是淮安處於全國承南啟北的地理位置,是蘇北腹地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適合於資源産品大進大出,能較快地向全國輻射延伸。高速公路總里程達380公里,已成為蘇北高速公路交通樞紐。鐵路方面,新長鐵路縱貫全境,直達北京、青島、哈爾濱、成都等大中城市。水路方面,京杭大運河等多條流域性航道穿境而過,沿運河的港口年吞吐量達1300萬噸,水路直達上海港、南京港、鎮江港、連雲港港。隨著淮安民用機場的開工建設,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的不斷拓展,以及鹽河航道"五改三"升級改造,淮安經濟開發區的"地利"優勢更加凸顯。
所謂"人和",主要是淮安持續不斷地狠抓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建設,牢固樹立"百姓是天、客商為重、企業至上"的公共服務理念,創造開明開放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嚴明規範的法治環境、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治安良好的社會環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努力打造投資綜合成本的洼地、服務的高地和創業者的福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