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傑:東莞鞋業與臺灣鞋業的現狀和未來
歷經20餘年的發展,臺商在大陸投資已是遍地開花,並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如今,臺商在大陸投資與發展,雖面臨諸多挑戰,但仍充滿著無限的商機。縱觀20多年來臺商投資的發展變化,臺商對大陸投資逐漸多元化,投資層次不斷提高,初期以製鞋、塑膠、紡織、金屬等傳統産業與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上世紀80年代,臺商投資以地緣、文化更接近的福建省為主;上世紀90年代後對珠江三角地區投資大幅增加,臺商製鞋業進入東莞地區,並漸漸成為中國製鞋業的一支主力軍。
在不久前舉辦的“世界鞋業論壇”上,記者專訪了臺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昭傑先生,深入探討了臺灣鞋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
中國鞋業在世界的地位?
全世界鞋子需求量每年達130多億雙,而中國大陸生産的鞋子約有100億雙,這100億里面在中國大陸內銷也只有21億雙,這個130億消費量都在哪?第一個美國,差不多21億雙,歐盟也21億雙,中國大陸有20億雙,此外印度也佔了20億雙,這四個板塊就佔了80億雙。不管是生産還是消費,中國鞋業在全世界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臺灣鞋業與大陸鞋業相比?
上世紀90年代末期,臺灣出口鞋當中從8億雙開始往下掉,那個時候臺灣的出口量佔了全球的90%,和現在的中國大陸出口90%有點類似,臺灣從出口導向變成進口導向,進口也達到90%。
臺灣鞋業在大陸已經有16年的歷史了。是不是中國大陸從現在開始,從出口導向變成進口導向的國家?這也是有可能的。臺灣在15、16年前來到中國大陸,是因為當初的勞動成本節節高升,加上臺灣台幣1:40快速升值。現在大陸面臨的問題幾乎和16年前的臺灣有點類似,但中國市場未來的潛力很大,現在的20億雙按人口比例來算每人只有1.7雙,美國現在已經吸收了,吸收了成長就有限了,中國從1.7雙升到4、5雙,我看3、5年就到了,幾乎佔了全球鞋子的消費量1/3,這個市場有多大,可想而知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