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溫室的花朵”——臺胞新生代石獅謀發展
由於獨特的地理、人文優勢,自兩岸開放以來,就不斷有臺商到石獅辦廠興業。如今,有的臺資企業已在石獅發展十多年甚至二十餘年。創業者年齡越來越大,要永續經營必須後繼有人。記者從石獅臺商聯誼會了解到,最近幾年,已有不少臺商的後代來到石獅,準備接續父輩的産業,謀取自身的發展。
王仁傑:不做溫室的花朵
王仁傑今年剛剛30歲。四年前,他從臺灣來到石獅,幫助父親打理企業。這家生産工藝品的企業位於寶蓋鎮塘頭村,正是王仁傑的祖籍地。“我是塘頭村的臺灣人。”王仁傑這樣給自己的身份定位。
到石獅幫助父親管理企業並不是王仁傑的最初意願。上大學時,王仁傑讀的是醫療機械專業。2000年畢業後,他到一家醫院短暫就業。臺灣經濟不好,父親希望他到石獅幫助打理企業,但王仁傑卻不同意,年輕氣盛的他,不願庇蔭于父親。於是,他又到美國讀書,學工商管理,然後到美國的一家供貨企業實習。折騰了幾年,生活的磨煉使他漸漸成熟起來,他認識到了為人子的責任:父親已年近六旬,不能一輩子為企業操勞,而他又是獨子。2004年,他終於決定來到石獅。
作為老闆之子,王仁傑到父親的企業並沒有一開始就在高級管理崗位,而是做起了一名普通的業務員。不久,父親在長汀投資辦新廠,王仁傑作為廠長助理,被派駐長汀。在長汀新廠運作之初,王仁傑每日和工人們一起幹活,熟悉企業生産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至今,他仍然保持著沒事就到車間和工人一起幹活的習慣。“現在我每月三周時間在石獅做業務,一週時間在長汀,工作生活都很習慣。接下來我要考慮個人婚姻大事,打算將來娶一位當地姑娘,把根紮在石獅。”他透露。
詹致昕:走出父親的光環
與詹致昕交談,記者發現,這個28歲的小夥子根本不像是個生意人,反倒有些藝術家的氣質。“生意是父親留下來的,我有責任承續。但總有一天,我要走出父親的光環,做自己的事業。”他説。
詹致昕接手父親的貿易公司時才23歲。之前,他在加拿大唸書,讀平面設計專業,畢業後在當地找了一份工作,為一家品牌服裝企業做店麵包裝設計。雖然薪水不高,但他至今認為,那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因為“製造美”是他的興趣之所在。
父母的召喚使他放棄了加拿大的工作回到臺北,不久便來到石獅,幫助父親做生意。天有不測風雲,大約半年後,父親因心肌梗塞突然離世,詹致昕不得不接過父親的事業。父親生意上的朋友給了詹致昕很大的幫助,至今他仍心懷感激。“父親去世時,公司停止運作一個多月,沒有人催貨款,也沒有人催貨。”這讓詹致昕受到極大的鼓舞,使他樹立了做好貿易公司的信心。此後,詹致昕一直穩健地掌控著貿易公司,並有所發展。
但詹致昕並不快樂。“我始終活在父親的光環下。貿易公司是父親的事業,不管我做得再好,都沒有成就感。”詹致昕表示,未來幾年內,他一定會在維持好父親事業的同時,做一番自己的事業。而快樂,就在自己的事業裏。(記者 吳漢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