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對渡,臺農産品搶“鮮”機
“在許多臺農眼裏,廈門是農産品登陸大陸市場的橋頭堡。隨著今年7月兩岸可能實現週末包機直航,特別是臺灣方面正在力推8個港口海運直航,廈門可望向大陸臺灣農産品集散地加速邁進。”
兩岸對渡,臺農産品搶“鮮”機
商報記者 陳淩
日前,臺灣有關方面力推海運直航,正在規劃開放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布袋港、安平港、馬公港、水頭港這8個港口為兩岸直航港口。其中,嘉義布袋港、臺南安平港與廈門港擬作為農産品貿易對渡港口,有助於把當地農産品通過海運直抵廈門,不必再繞經高雄港。
對這一信號,廈門市貿發局對台貿易處處長楊清榕説,海運直航,對福建尤其是對廈門最有利。廈門集散地優勢凸顯,直航將加速廈門成為臺灣農産品轉机地的形成。
現在,包括臺灣水果在內的一些臺灣農産品登陸廈門,不管是經濟成本還是時間成本都不小。楊清榕説,目前臺灣農産品登陸廈門大致走兩條線路。一是集裝箱線路,貨船大都從高雄港駛出,繞經香港等第三地再抵廈,行程約需4天;另一條是散貨線路,走 “小三通”經金門轉机來廈。雖然航程僅需一天,但由於不是直航,仍受較多的制約。
他認為,目前兩岸貿易的貨物需經香港、日本等第三地轉机,如兩岸實現海運直航,給福建特別是廈門帶來的好處將遠大於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因為時間成本及運輸成本的下降幅度將更大。廈門與臺灣距離最近,海運也最便捷。比如,臺中港距離廈門港最近,僅136海裏,臺灣水果運輸如果改走這條線,一天之內就可以到達廈門並在市場上市。
布袋港地處臺南,是距大陸最近的港口之一。早在清康熙年間就發展對大陸貿易,盛産的鹽以船隻直銷大陸,造就舊稱“小上海”盛況。布袋港到廈門距離110海裏,即使用最慢的船運,4個小時也可以把貨物運到,農産品保鮮的問題就解決一大半,對農産品的外銷非常好。據悉,臺灣農産品經第三地轉机來大陸,不説油料及運力額外支出,且費時費力還費錢。如貨輪每一航次日本石垣島灣靠證明費還要花上數千美元,等候領取證明也要耗掉兩個小時。
目前,廈門進口的臺灣農産品種類逐漸豐富,除臺灣水果外,植物方面還有蔬菜水果花卉種子、木板材、木粉、竹片、膠合板、木製品等;在動物産品方面,有蝦飼料、皮毛、鴨絨、羊毛條、凍魷魚等;在食品方面,有高粱酒、茶葉、蜜餞、咖啡和飲料。據悉,2006年,廈臺進口的農産品總額達956萬美元,去年是1804萬美元。今年1—3月就有615萬美元,呈現較大的增長幅度。但與廈臺每年30多億美元的貿易額相比,總量還不大。這主要原因是物流渠道不正常,導致貿易量小。由於走“小三通”用的是小貨船,一次貨運量只有幾噸。另外,臺灣海峽風浪大,為避風險,直航必須使用大噸位貨船。因此,從安全和效益看,兩地海運至少要每艘次要在500噸以上貨物量才合算。
楊清榕説,海運直航的目的就是要省錢、省時間,廈門貨運最具先機。高雄港、臺中港、布袋港等均離廈門很近,廈門海、陸、空交通條件便利,從而帶來的轉机潛力最大。臺灣水果成功地通過廈門,轉机銷往北京、上海、天津、無錫、蘇州、新疆等地,向大陸各地打開市場,就證明了這一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