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俗俚語,閩臺相通 (上)
閩臺婚俗文化源遠流長,它的"根"在大陸中原,許多程式禮節,都可以從先秦古籍文獻中找到依據。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科技文化水準的提高,這些古老的婚俗儀式已經逐漸被新時代所淘汰和替換,但這種歷史形成的潛在心理意識,卻可以薪傳不斷。
作者:顏立水/文 商報記者陳成沛/整理
閩臺兩地婚俗基本相同,這是由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帶入漳、泉二府大量移民而形成的習俗。根據閩臺兩地民間文學工作者採集的婚俗資料考證,兩地的婚禮程式、貢品、嫁粧、服飾、宴席、禁忌甚至哭嫁歌、“念四句”的內容,可以説是大同小異。繁文縟節的民間婚禮,往往由群眾濃縮成一些言簡意賅的俚語。這些俚語集中概括了婚禮中的某些情節或者細節。
A 新娘出嫁
卡大皇帝
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婦女被視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加上“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的約束和“四條繩索”(政權、族權、神權、父權)的捆縛,婦女處於被歧視和被奴役的地位。這種“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由來已久。
産生於孔子時代的《詩經 小雅 斯幹》就有“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的詩歌,嬰兒呱呱墜地,男孩與女孩的待遇就截然不同。有的甚至還把女嬰溺死,明代開明知縣馮夢龍到壽寧縣蒞任,發現當地歷來有溺死女嬰的陋習。女孩長大成人,有的被當商品出賣。
為了改變婦女這種情況,世人也想了許多辦法,印度有“打夫節”,瑞士婦女有“掌權節”,德國婦女是“奪權節”。中國人就在婦女出嫁這天做文章,閩臺姑娘出嫁,早時是坐轎。上等人家迎親有三頂轎,新娘做紅轎,媒人和“挑燈舅仔”各坐黑轎。紅轎由四個男人抬著,叫做“四個恭喜扛一個也好”。民間生男孩,大家都説“恭喜”;生了女孩,只好説聲“也好”。所以“也好”讓恭喜扛著,顯得很貴氣。
結婚這天,男女兩家都繞著新娘打轉,民間雖有“娶媳婦是番銀到,嫁查某仔(女兒)是著賊偷”一語形容兩家之得失,但女家為了讓女兒到男家有“體面”、“好住起”,也得儘量備辦“嫁粧”,讓新娘風光上轎。
男家一切張羅,都在等候新娘,“新娘轎”不到,一切泡湯,所以對新娘奉若皇帝。據説新娘出嫁這天還有“治煞”的威力,所以沒有人敢説新娘的壞話,路上連官轎也要回避。
新娘入門,新郎家的人要避開,連灶膛的火也要澆滅,足見她神氣十足。但僅此一天,過後仍是“娶來的媳婦買來的馬,任人騎來任人打。”“新娘出嫁,卡大(勝過)皇帝”只是舊時代婦女苦海無涯生活中的一口喘息的機會罷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