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子女教育

臺灣專家:教孩子要先懂孩子

2011-09-19 11:16     來源:廈門日報     編輯:程冉

圖片來源:廈門網

  來自臺灣的兒童教育專家陳榕兒女士雖已年近60,依然活力四射,身著一身幹練的黑色套裝。登臺後首先給主持人一個熱情的擁抱,引來臺下觀眾喝彩,她接著説:“英俊的男主持人可能並不喜歡我的擁抱,並不是每個人,每個孩子都喜歡被擁抱,你懂你的孩子嗎?你是盡職的父母還是智慧的父母?”

  昨日,“發現孩子-因材施教”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公益活動在廈大舉行,兩位臺灣教育專家來給廈門家長傳授兒童教育,陳榕兒教授在演講的一開始,就拋給在場家長一連串的問題。

  教孩子要先懂孩子

  陳榕兒指出,父母要在孩子的不同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孩子0到6歲時,父母是養護者;孩子6到12歲時,父母是規範者;孩子12到18歲時,父母是支援者及保護者,孩子18歲以上時,父母是孩子的精神導師。她提出,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老師則是孩子的第二個母親,要先懂孩子再施教。陳榕兒從學習風格對兒童進行了分類,即認知型、模倣型、海綿型、逆向思考型。她説,要懂孩子的性格,才能懂如何教他,要懂孩子的特質,才懂得和他如何相處。她還引入“皮紋檢測”、“先天智慧優勢測評”這兩個新鮮的概念。她説,目前國際上已根據手指皮紋理論發展出一整套先天智慧優勢測評的科學方法。皮紋測試是了解孩子先天優勢的最好參考,這也是因材施教的關鍵所在,只有先懂孩子的性格及學習優勢,才能懂得如何教導。

  報告會後,許多家長帶孩子嘗試測評,陳榕兒與鑫正遠教育諮詢機構工作人員當場對一些孩子進行皮紋採集及分析,得出的結果讓很多家長嘆為觀止,他們説,這仿佛為教育打開了另一扇窗。

  發現孩子身上的奇跡

  另一位臺灣兒童教育專家羅德鵬則在報告會上指出,兩岸兒童差距並不是很大,兩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只是在教育方式、管理觀念方面有些不同。大陸家長採取了過於放縱的管理方式,父母總是用自己的觀點、模式要求孩子,而對孩子的觀察不夠,這不利於孩子優勢的強化、弱點的提升和自信心的樹立。“不要過分溺愛孩子,智力的發展取決於使用智力的密度,家長不要幫孩子太多,孩子需要有足夠時間去做他們感興趣的事,父母要留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發現孩子身上的奇跡。”他説。

  小資料

  皮紋檢測

  皮紋檢測起源於半個世紀前,美國科學家發現了手指皮紋與先天多元智慧之間的關聯性,並運用觀察、記錄、比對、歸納等方法,再加上多年臨床經驗的整合,借助終身不變的指紋,利用國際權威的皮紋檢測儀器,準確測評出孩子的多元智慧和潛在個性。皮紋檢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父母解讀孩子的大腦密碼,比如孩子左右腦功能分佈、大腦五大功能區域分佈、先天潛能優越順序、先天性格與氣質、學習敏銳能力、溝通模式、視聽體覺學習管道的優越性等等,進而父母可以了解後天應該如何針對孩子的個性差異,通過適當的教育方式去啟發和改變,讓每個孩子都能人盡其才,發揮所長。 (實習生 張楠 記者 藍碧霞)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