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臺胞與醫療

臺灣健保調整方案確定

2010-03-19 09:16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臺北3月17日電(記者李寒芳 向建國)臺灣當局17日確定“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調整方案,曾因調漲健保費與行政當局意見相左而請辭的“衛生署長”楊志良獲留任。此間人士認為,健保財務困窘雖暫緩解,但僅靠調高保費無法治本,臺灣各界應認識到開源更要節流,健保才能獲得長遠發展。

  根據新方案,健保費率從4月1日起由4.55%調整為5.17%,調整後將為臺灣當局每年增加約522億元收入,有望稍緩當下財務危機。

  此次調整健保費率,中、低收入民眾多繳的健保費將由當局補助,其他依照“單一費率、差別補助”的方向調整。楊志良表示,這個方案約有78%的人“一毛錢不動”,9%的人保費由政府補助20%,13%的人新增保費全額自付。

  這是臺灣自1995年健保實施以來第二次大規模調高費率。健保實施15年來,雖因投保費率低、給付範圍廣、就醫便利廣獲肯定,但也造成龐大的財政赤字。臺灣“衛生署”估計,至2010年底財務缺口將達1000多億元(新台幣,下同),如果加上一些地方縣市拖欠的現金缺口,累計向銀行融資金額將達1600至1800多億元。

  民間人士認為,“健保”費率調整只能解燃眉之急,卻不是一勞永逸之策。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笠雲説,醫院詐領健保費事件時有所聞,除推動二代健保外,當局還應積極除弊、檢討健保用藥給付範圍。

  臺灣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當局最遲應于明年推出二代健保方案,讓健保費收取更公平,對醫療浪費有更嚴格的管控措施,才能讓健保永續經營。

  更多報道>> 港刊:臺灣健保制度蜚聲國際

  2009年3月的一期亞洲週刊發表童清峰的文章指出,臺灣健保制度被認為是全球典範,從醫療需求、醫療供給等項目,都獲稱讚,在國際排名第二,僅次於瑞典,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醫生賣力、醫護人員薪水低、醫療糾紛少及賠償有限,還有醫療事業大部分公營,便於政府控制。

  報道説,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係教授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Paul Krugman),曾于《紐約時報》專欄大讚臺灣健保制度,要美國人傚法。

  克魯曼認為,臺灣健保制度可“提供美國全民在經濟上納保的範例”。強調短短的六年間,臺灣人民的健保納保率快速成長,從不到六成衝到九成七。而且“臺灣全民納保的成本很低,考量人口增加和收入成長,就算整體醫療費用有任何成長,也不多”。

  臺灣健保制度于1995年3月1日正式實施,是國民黨時代連戰擔任“閣揆”時最亮麗的政績,它以被保險人口投保率高、投保費率低、給付範圍廣及就醫方便而聞名于國際。臺灣健保統合工勞農保醫療給付,建立單一體制的全民健康保險,採行單一支付管道,實施總額支付制度。

  全民健保具有社會保險的精神,即所謂風險分攤,在自助互助的基本理念下,年輕人賺錢分擔老幼的醫療風險,達到年齡族群和世代互助,而且形成龐大健康資料庫,便利衛生研究工作;而行政費用維持在百分之二以下,因而極受國際推崇。

  《經濟學人資訊部》(EIU)在2000年就醫療需求、醫療供給等項目,將臺灣醫療保健評為世界第二,僅次瑞典。美國廣播公司在2003年製作節目盛讚臺灣的健保,指出每人每月平均付20美元的保費,每次看診平均付掛號費4到10美元,就可以到特約醫院找任何醫師看病。近年來,來臺灣取經的國家不下50個。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