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稱在廈門辦理出入境是享受
去年底,中央批准廈門實施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加快構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兩岸交流交往最活躍平臺、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
“四個‘最’裏,‘最便捷通道’是先決條件,廈門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王小洪説。面對擴大兩岸交流的大局,面對兩岸人民友 好往來的呼聲,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緊緊把握時代和地緣賦予的全新機遇,搭起一座跨越海峽的連心橋,為兩岸同胞和平往來和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本證件
8年前,第一本由廈門發出的五年期臺胞證問世;在此之前,臺胞往來大陸必備的臺胞證,已經“繞”了16年的路。
時間指向昨日下午5時,由廈門發出的第37萬本五年期臺胞證呼之欲出。此時臺胞證的辦證地點已經覆蓋福建全省,甚至推廣到上海、江蘇等地,不過,8年前大陸地區的第一本五年期臺胞證,正是由廈門發出——一本小小的證件,成為廈門服務兩岸交流交往的一個縮影。時間回溯到8年前,臺胞簡志仰踏上廈門的那一刻,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他手上拿著的,是第一本由廈門發出的五年期臺胞證;在此之前,臺胞往來大陸必備的臺胞證,已經“繞”了16年的路。
不論是1987年開始的“老兵返鄉運動”,還是上世紀90年代指定由港澳旅行社代辦五年期臺胞證,臺胞要跨越那灣“淺淺的海峽”,都不得不經由港澳“轉机”,當中的諸多不便,不言而喻。
“那時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兩岸的親情不能割捨;不管有多週折,臺胞都要來大陸和親人相聚。”市公安局副局長李曉彬回憶説。身在口岸一線的出入境民警,深知廣大臺胞所想所願所急,一個讓臺胞能夠直接在祖國大陸辦理五年期臺胞證的計劃,漸漸醞釀成形。公安機關提出建議,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一個閃光的想法終於成為現實——2004年2月11日,在多方努力下,公安部授權廈門先行啟動辦理五年期臺胞證。
新政策惠及在祖國大陸工作和生活的100多萬台胞;五年期臺胞證的啟動,成為兩岸交流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08年,公安部進一步擴大五年期臺胞證的受理範圍,“廈門經驗”被推廣到上海、江蘇等地。時至今日,廈門的五年期臺胞證受理量依然佔全國公安機關的80%,而且從未出過一例差錯,公安部領導多次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條航線
這條後來被稱為“小三通”的航線,讓兩岸民間交流漸入佳境;而首先迎接由金門來廈臺胞的,正是出入境管理處的辦證民警。
2001年1月2日中午,金門客輪“太武”號和“浯江”號搭載著一眾金門鄉親抵達廈門,由此開啟了廈金海上直航的歷史進程。
這條後來被稱為“小三通”的航線,讓兩岸民間交流漸入佳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它為此後“大三通”的開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海峽對岸首先迎接這些由金門來廈臺胞的,正是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的辦證民警。
時至今日,廈金航線已發展到每天36個班次;兩岸往來日益頻繁的背後,是出入境民警一次次執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已經無法數清,有多少關於對臺出入境新舉措的可行性報告,由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發往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科學的計劃背後,是詳實的數據、週密的調研,以及充分的論證。功到自然成。廈門先行先試的設想一次次得到認可,廈門的出入境政策取得一個個重大突破——2004年12月,廈門率先在全省開辦居民赴金、馬、澎地區旅遊業務;2007年8月,成為全國首家地級市赴金旅遊證件制證點;2008年12月,在全國率先啟動暫住人員赴臺旅遊;2011年6月,赴金遊擴大至已辦理暫住證(擬暫住1個月以上)的非福建省籍人員;2011年6月,啟動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工作;2011年7月啟動居民赴金、馬、澎個人旅遊……
有人統計過,廈門先後有11項對臺出入境先行先試政策獲得批准,成為大陸對臺出入境政策最齊全、臺胞出入境人數最多的口岸。10年來,720萬人次通過廈金“小三通”往來兩岸,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為臺胞落地辦證簽注210多萬人次,居全國之首。
一套準則
臺胞對祖國大陸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從辦理出入境手續開始;出入境民警規範的辦證行為準則,讓臺胞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溫暖。
“到這裡辦事,是一種享受。”這是一位臺胞在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辦理簽注後的感慨。
在今年福建全省掀起學習廈航精神熱潮之時,出入境管理處同廈航的培訓合作其實已經持續了5年——從2007年開始,他們每年都邀請廈航對全處民警進行禮儀培訓;培訓過後,還要進行測試,每名民警都得過關。機場、酒店級的服務標準,是他們對辦證窗口的基本要求。
“臺胞對祖國大陸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從辦理出入境手續開始;出入境民警提供的服務,能讓臺胞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溫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處長孟徵説。
恐怕很難有哪一個公安對外窗口像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這樣,對服務品質的要求如此精細和嚴苛——民警向辦證人遞交證件時,必須雙手奉上;辦事大廳中文、英文和閩南方言的三種問候語,都由民警自行錄製;處領導親自起草服務規範細則,並印成《文明定式服務規範》手冊發給每個民警,一切都形成“定式服務”。有公安部領導來處裏視察時,還專門點名要看這本冊子——在全國範圍內,這都是難得一見的管理方式。
民警受理申請的過程,被細化分解為16個規範動作、5句常用文明用語,要求受理過程達到“三快、二輕、一準”的目標,即錄入速度快、申請材料查驗快、相關資訊比對快;雙手接收申請材料輕,雙手遞還證件輕;比對、錄入資訊準。受理對象可據此對民警做出三種標準的實時評價——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處裏甚至用“秒”來考核民警的辦證速度,其中一項紀錄是,窗口辦證環節,從受理、審核、簽注、蓋印、收費到發證,最快的民警只需56秒就能完成——這個時間,是公安部規定辦證時限的十分之一。
一種精神
“創先爭優、崇尚榮譽、精細服務、規範管理”,凝聚在這支廣受群眾好評的隊伍身上的,正是這16字職業精神。
“老百姓想得最多的,就是我們要做的。只要我們人民警察真誠為群眾辦實事,群眾就會理解我們;只有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滿意了,才會支援我們。要讓群眾滿意,就必須掌握過硬的業務本領,訣竅是要勤學、多練,依法依規辦案、管理。”今年2月15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視察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時如是説。
這段指示,被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總結為十六個字——創先爭優、崇尚榮譽、精細服務、規範管理。凝聚在這支廣受群眾好評的隊伍身上的,正是這16字職業精神。
窗口民警張新梅9年受理證件36萬件,沒出過一次差錯、沒接過一次投訴,就連孟建柱都誇她“了不起、不容易”;公安部六局領導來廈檢查工作時,隨機抽考,民警葉妙虹面對“百般刁難”,始終對答如流,被讚為“考不倒”。
形像是練出來的。多年來,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把“練好為民之功”作為提升隊伍形象的著力點,每月制定訓練計劃,做到每週一測試、每月一小考,每月一競賽,並將考試結果納入績效考評。“工作時間長、加班加點多、工作要求高”,這是廈門市出入境管理處工作的真實寫照。
出入境管理處女民警佔多數,但在這個繁忙而重要的崗位上,她們卻是主力軍,是讓廣大旅客感受到溫暖的服務者。為了“出入有境、服務無境”的諾言,她們以特有的細膩、週到和溫馨的服務,贏得了廣泛讚譽。出入境管理處先後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公安部集體一等功、出入境全國“文明窗口”等榮譽,201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榮譽稱號,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成為全國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統的一面鮮艷旗幟,廈門文明城市的一個亮麗品牌。
一套準則
臺胞對祖國大陸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從辦理出入境手續開始;出入境民警規範的辦證行為準則,讓臺胞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溫暖。
“到這裡辦事,是一種享受。”這是一位臺胞在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辦理簽注後的感慨。
在今年福建全省掀起學習廈航精神熱潮之時,出入境管理處同廈航的培訓合作其實已經持續了5年——從2007年開始,他們每年都邀請廈航對全處民警進行禮儀培訓;培訓過後,還要進行測試,每名民警都得過關。機場、酒店級的服務標準,是他們對辦證窗口的基本要求。
“臺胞對祖國大陸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從辦理出入境手續開始;出入境民警提供的服務,能讓臺胞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溫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處長孟徵説。
恐怕很難有哪一個公安對外窗口像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這樣,對服務品質的要求如此精細和嚴苛——民警向辦證人遞交證件時,必須雙手奉上;辦事大廳中文、英文和閩南方言的三種問候語,都由民警自行錄製;處領導親自起草服務規範細則,並印成《文明定式服務規範》手冊發給每個民警,一切都形成“定式服務”。有公安部領導來處裏視察時,還專門點名要看這本冊子——在全國範圍內,這都是難得一見的管理方式。
民警受理申請的過程,被細化分解為16個規範動作、5句常用文明用語,要求受理過程達到“三快、二輕、一準”的目標,即錄入速度快、申請材料查驗快、相關資訊比對快;雙手接收申請材料輕,雙手遞還證件輕;比對、錄入資訊準。受理對象可據此對民警做出三種標準的實時評價——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處裏甚至用“秒”來考核民警的辦證速度,其中一項紀錄是,窗口辦證環節,從受理、審核、簽注、蓋印、收費到發證,最快的民警只需56秒就能完成——這個時間,是公安部規定辦證時限的十分之一。(記者 黃聖達 賴毅 通訊員 陸志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