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臺商張新政——圓父輩的夢 圓自己的夢
落葉歸根 投資家鄉
銳宗集團原是臺灣的一家家族企業,董事長張銳宗于1923年出生長在山東省煙臺市。1949年,張銳宗替兄被抓壯丁去了臺灣。
1960年,張銳宗開始創業,至今近50年。張銳宗從擺地攤做陽春面開始,慢慢把事業做大,擁有了自己的牧場,建立了牛肉加工企業和連鎖店。1980年,張銳宗成立臺灣銳宗實業有限公司,實行養牛、屠牛、加工一條龍。隨著企業不斷擴大,張家牛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左右著臺灣市場。
期間,張銳宗還經歷過兩次失敗。第一次是山東老鄉和他合夥做生意,結果資金被這位老鄉騙走,教訓慘痛;第二次是從日本進口的牧草放在倉庫裏,後來倉庫失火,燒掉了2000萬元人民幣。結果貨供不上,造成客戶流失。張銳宗説:“還好,我二哥出面賠禮道歉,一年後又恢復過來。”
“人老了,落葉要歸根,還是家鄉好。”張銳宗説,“在臺灣事業雖然很大,但是總有一種漂泊感,只有回到這片生長高粱的地方,我的心才能踏實下來。”張銳宗説,這首民謠出於誰人之手已經無法考究,但當年曾廣為流傳。
歷史不會忘記這一天,1987年11月2日,兩岸在隔絕了近40年以後,終於打開了那道海峽。鄉音未改,鬢髮已衰,張銳宗是最早踏上回鄉之路的遊子。張銳宗説,“當時臺灣在臺北和高雄兩個地方受理探親登記,很多人從淩晨兩點就開始排隊等候,思鄉之情挂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由於人太多,每天排隊的人都要在門外繞好幾個圈。”
1989年,張銳宗終於實現了回鄉之夢,他先後到了自己的家鄉煙臺和夫人的家鄉青島轉了一圈。回到臺灣後,心情一直都不平靜,總想著為家鄉做點什麼。
張新政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92年春天發生的事情。那年,他跟隨父親張銳宗先生第一次從臺灣回到了闊別45年的故鄉山東省萊陽市高格莊鎮張家泊子村。
張新政説,他們乘坐的汽車在一座老屋前停下,灰白頭髮的父親神情肅然地在老屋前站了片刻,眼中噙滿了淚水。突然他跪下了,就這樣跪著一步一步地挪到了老屋的門口,圍觀的村裏人無不為之動容。隨著歲月的流逝,目睹此情此景的張新政越來越深刻地理解了父親的心情——為故鄉做貢獻是他永遠的追求。
回到久別的故鄉,張新政的父親走街串戶,拜訪親朋好友,竟有兩天兩夜未合眼。他主動向村裏提出要出錢為村裏修路修自來水,還要為村裏建一所醫院。那段日子裏,張銳宗頻繁地往來于大陸和臺灣之間,帶回大量彩電、冰箱等,捐贈給鄉親們,物品總價值700多萬元。隨著時間的流逝,張銳宗老先生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這種無償資助的做法並不能最終解決鄉親們致富問題,不如拿出資金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設備,讓它在故鄉的熱土結出纍纍果實。隨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張銳宗就引進了價值3000多萬元的設備,建起了4個牧場和農副産品加工企業。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