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5月5日電(記者任沁沁 胡蘇)沈志升往苦澀的咖啡中,依次加入牛奶和方糖,然後輕輕握著銀色的小湯匙,繞著杯壁緩緩轉動,咖啡的濃香慢慢地溢出來。
“我們臺生就像這小小的咖啡匙子,調和著苦甜,讓咖啡更加醇香。”這位福建農林大學的臺灣學生喝著咖啡,輕輕說道。
福建農林大學從2002年開始面向港澳臺招生,至今一共有4名臺生。第一批兩名學生已于去年畢業,旅遊管理專業的臺生去了其父在上海辦的旅遊公司,現在主要做兩岸旅遊業務;動物科學專業的臺生,則去了他父母在莆田開的養豬場,從事生豬養殖。
“很多臺生都是隨著父輩到大陸創業而到大陸生活,最終決定在此學習、生根發芽。”福建農林大學海外學院辦公室主任陳輝說。
坐在記者面前的沈志升,是福建農林大學第二批兩名臺生中的一位。短發、格子襯衣、白色卡其褲,幹凈隨和,卻也有幾分不羈。
“兩位學長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我比較天馬行空。走一步算一步,但每一步都認真走。”沈志升的父母在上海做物流業務,但他選擇的專業卻是城市規劃而不是物流。“我想獨立地闖蕩一下,也尊重自己的興趣愛好。”
沈志升接受大陸教育已有7年時間,初中在臺北就讀,初中畢業後,隨父母到了大陸。上海是他親密接觸大陸的第一個城市。
“哇,原來大陸也這麼漂亮、幹凈、現代化,和想像中的‘窮鄉僻壤’完全不相幹。”這是沈志升對大陸的第一個感覺。
隨後,他在蘇州的一所中學上了高中。“第一次到學校,便受到了同學的‘嘲笑’,因為我不知道雷鋒。”沈志升立刻上網查詢了有關雷鋒的所有資料,“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沈志生說他理解了同學們“嘲笑”自己的原因。他希望正在拍攝的電視劇《雷鋒》,能真實還原出雷鋒形象,還希望臺灣的年輕一代也能通過熒屏了解雷鋒。
因為父親要求“低調、不張揚”,沈志升過去在學校一直避免和同學談臺灣問題。不過,現在他開始和同學一起討論臺灣政事。在一些敏感的問題上,他們能在辯論中達成共識。
沈志升普通話說得很流利標準。他在大一和大三分別參加了兩屆福建省高校港澳臺學生普通話比賽,獲得大賽鼓勵獎,作品《一水兩岸共源流》入選了優秀作品集。
大學期間,沈志升一直很節省,“每個月只花300元到350元。”他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父母親從小給他灌輸的理念。
一個小時的採訪時間過去了,杯中的咖啡已經見底,小匙子依然在手,沈志升說:“味道很好,搭配得宜。”
“我喜歡臺北的101,也喜歡北京的紫禁城,希望以後能設計出既時尚,又帶有古典韻味的建築。”沈志升看著窗外,目光明亮,陽光透過榕樹茂密的葉子,照在他年輕的臉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