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風(左)和記者在一起
你好臺灣網9月1日消息(中央臺駐臺記者廖雪方、姍姍報道)因為對她的文字的喜愛,心里對她很是敬重。我說,我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您?她說,大家都叫我張姐!張姐!豈敢!但,就是這樣一種姐妹般的貼心關懷和親近,同樣也是張曉風的散文和隨筆帶給文壇的不朽魅力!
一個偶然,一個機緣,一個意外,我有機會採訪我最欣賞的臺灣作家張曉風女士!而在她遞來的名片上只是她大學教師的身份。
張姐告訴我,在她,文學如太愛的情人,因為太愛而不能結婚!在高中考大學的時候她填的志願是教育係,要做老師!因為心中的文學是如此純潔,張曉風的文字沒有一個是為金錢而寫的,全然是日積月累的心靈紀錄。也許正因為如此,她的散文隨筆,才能日久彌香、淳厚悠長!
今年在臺灣,張曉風的新書《星星都到齊了》出版了。一位讀過的朋友告訴我她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她說看《星星都到齊了》這本書,她把眼睛都哭腫了!她感佩張曉風女士文字的魅力和一種柔柔的卻是拿人心魄的感染力!
張姐跟我說起在她上學的年代,有一個好同學生日,她買了一本徐志摩的詩集打算送給同學。但是自己實在喜歡,就把所有的詩先抄下來,再把詩集送給了同學!這件事過後她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抄詩和抄書。這也成為她日後寫作很重要的積淀!張姐的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她說:“其實,不在你看了多少書,在于你對手中這一本好書熟悉的程度,真的記下來了以後,給自己的啟悟是很大的!”
採訪的過程里,我欣賞的她的文字的形象鮮活在我的眼前。她實在太樸素了!樸素得就像是咱們社區里親切的大媽!
訪談結束後的她更是可愛。依次的從她隨身帶的環保布袋里掏出2本送給我的書、一包茶葉、還有一個塑膠罐子、一本林語堂紀念館的小便箋本!然後一一向我介紹說:這包茶葉是真正的臺灣高山茶,我想著說你打開了以後一定需要一個罐子裝起來,就把這個塑膠罐子給你一起帶來了,如果你不需要的話一定要還給我,我可以拿來裝其他的東西!這本林語堂紀念館的小便箋本呢,我是從我先生出版社印刷廠買來的邊角料印制的,因為邊角料嘛扔了很可惜,我就買來印了這個便箋本!一邊聊天,我了解到張曉風女士現在在做的許多公益慈善的事情。比如她和一些專業的慈善團隊在幫助泰國北部吸毒的人怎樣擺脫毒癮回歸正常的健康的生活。我深知,這是一件相當艱辛的路,沒有一份帶著人間大愛的堅持是無法走下去的。可是,他們已經做得很是有聲色並有了相當的國際影響了!
在接受我的獨家專訪時,張曉風女士還說:“有時候我的心里也很發急,我們的中國文化里那些好的字、好的詞、好的句子好的篇章太多了,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張曉風常常會在漢字的造字結構上去感悟前人先賢的智慧,更希望引領年輕人去欣賞去發現。她說,就像是一個“坐”字,就能讀出漢民族的人是很勤勞的,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在忙碌的,更本沒時間坐下來,只有兩個人在一起了,才想到說哦坐下來聊聊天說說話,所以是兩個人坐在土堆上!你看,這文字里就有一個多麼形象的生活寫照啊!
文字里和文字外的張曉風,一樣的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