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戰地結就一段姻緣
乘車從晉江一直向南走30多公里,大約半個小時車程,微鹹的海風拂面而過,路旁鱗次櫛比的小洋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就到了美麗的“海峽第一村”。這裡的金沙灣有最清澈的水質和細膩的沙灘。它與金門隔海相望,相距僅5.2海裏,是閩東南沿海距離金門最近的東南海上要道。
很難想像,50多年前,這個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漁村曾經落下了5萬多發炮彈,幾乎被夷為平地。1958年8月23日,寧靜的圍頭灣突然萬炮齊發,炮擊國民黨軍隊盤踞的金門島。這就是震驚世界的“8 23”炮戰。由於圍頭特殊的地理位置,整個金門島和軍港料羅灣都在解放軍大炮的射程範圍內。地處炮戰最前線的圍頭,也因此聞名於世,被人稱為“海峽炮戰第一村”。至今在該村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毓秀樓,仍可清晰見到當年炮戰留下的纍纍彈痕,圍頭的地下,更埋著無數的彈殼。
回想起炮戰的場景,許多村民還是心有餘悸。當年,村裏不少膽大的青年參加了支前民兵隊。洪我洲和吳秀梨是其中之一。1958年,吳秀梨剛18歲,還是一個淳樸美麗的圍頭小姑娘,洪我洲比她大5歲,在民兵連當指導員。洪我洲在炮戰中負責幫助運送炮彈,吳秀梨則幫助包紮傷員。兩人在炮戰風火中漸漸産生愛慕之情。
1960年除夕,洪我洲和吳秀梨喜結良緣,戰地之戀終於有了美滿的結果。在那個物質生活並不富裕的年代,談婚論嫁沒有更多的講究,結婚的時候洪我洲送吳秀梨一支筆,吳秀梨用小籃子裝了幾顆糖果,在時不時還會傳來的隆隆炮聲中就這樣成了親。
兒子:戰地遺址變和平公園
上世紀60年代初期,解放軍和民兵掀起了大比武的高潮。地處前沿的圍頭民兵也不甘落後,洪我洲和吳秀梨以及弟弟妹妹都是民兵中的神槍手,全家參加了比武大賽。當時,已懷有身孕的吳秀梨堅持持槍上陣。挺著8個月大的肚子,吳秀梨趴在地上瞄準,一槍就中了紅心。
在媽媽娘胎中就參加民兵大比武的娃娃叫洪水準。在洪家的老照片中,他常常擠在手持槍桿的大人們中間。洪水準的姑姑洪玉禪回憶説,當年,洪水準總愛跟著她一起去靶場。其他民兵都有真槍,洪水準就折了一根竹子學大人模樣也趴著瞄靶,動作還挺專業。
也許是受父輩影響,高中畢業的洪水準沒有留在廣東,而是回到家鄉當起了民兵,一直當到圍頭民兵哨所的哨長。只不過他的任務從當年父輩的“打臺灣”漸漸變成了救助落水的兩岸漁民。
1979年大陸宣佈停止炮擊金門,上個世紀80年代兩岸關係緩和,頭腦靈活的洪水準與金門朋友合作成立海峽水産養殖有限公司,引進臺灣的養殖技術和經營方式,同時把物美價廉的大陸水産品通過小額貿易的方式賣到臺灣去。引進臺灣魚苗,洪水準是當時全村最早的一位。他通過引進甲魚苗、甲魚蛋,盈利頗豐,培育的雜交鮑魚,更成為海峽水産公司的品牌産品。洪水準在圍頭村第一個拆掉平房蓋起樓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2006年村裏領導班子改選,帶領大家一起養殖鮑魚發家致富的洪水準被推選為村主任。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要保存“8 23”炮戰遺跡,與對岸的金門一樣修建一個“8 23和平公園”,創建獨特的鄉村品牌,全力打造海峽第一村。
“8 23和平公園”如今成為村民們最喜愛的休閒之處。因為炮戰往事是圍頭老人永遠聊不完的話題。父親洪我洲和其他老民兵有時還會到炮戰公園義務為遊客講解當年炮擊金門的場景。在平靜的晚年時光裏,老人們希望盡己所能,讓人們記住這段歷史,珍惜現在的和平。
侄子:遷居臺灣娶圍頭媳婦
上世紀70年代,洪我洲的妹妹洪玉禪隨丈夫遠赴香港做生意,後又輾轉到臺灣定居。因此,洪我洲的侄子蔡涵光是隨母親出生在圍頭,就學于香港,工作居住在臺灣。
轉眼侄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一直深深愛著自己家鄉的洪玉禪希望兒子能找一個圍頭姑娘,她認為圍頭的姑娘吃苦耐勞,是做媳婦的最佳人選。於是,這個選媳婦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洪水準頭上。沒多久,他就給表弟蔡涵光介紹了個當地姑娘許雙怡,兩人一見鍾情沒多久就結婚了,感情一直很好。
2010年,蔡涵光陪母親回家探親。蔡涵光走親訪友的同時也在謀劃事業新起點,他認為大陸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機會多,只要肯努力就會成功。經過考察,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塑膠製品行業,並把臺灣的一處房産賣掉,回老家成立了一家塑膠製品企業,如今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
其實,像蔡涵光和許雙怡這樣的兩岸婚姻在圍頭非常普遍,有130對之多。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步緩和,兩岸貿易往來頻繁,圍頭因為和臺灣特別是金門很近,人員往來自然十分熟絡,你來我往成就了不少幸福的婚姻。圍頭村先後有128位姑娘嫁到臺灣,臺灣也有2位姑娘嫁到圍頭,圍頭因此成為大陸與臺灣通婚最頻繁的漁村。
今年8月,圍頭將舉行第二屆返親節。回想起兩年前的七夕圍頭首屆返親節,許雙怡覺得特別溫暖。民間傳説中,七夕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對於這些嫁到海峽對岸的圍頭新娘來説,在娘家人主動搭建的“鵲橋”中集體返親,更是充滿了無限的溫情。當時,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王金平等都為返親節題詞,臺灣中華婦女黨主席涂明慧還率團來參加返親節,大家一起種下的海峽兩岸姐妹林如今長得比人還高了。
孫子:入籍臺灣做兩岸生意
洪我洲家還有一位特殊的“臺灣同胞”,這就是孫子洪超雄。洪玉禪由港遷臺定居後,她的母親也隨女兒赴臺定居。按照臺灣相關規定,允許曾祖母帶一未成年孫子入籍臺灣,於是便給大曾孫洪超雄辦理赴臺手續。2000年,10歲的洪超雄第一次踏上了臺灣的土地。
2009年,入籍臺灣、大陸長大的洪超雄以優異成績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現在,他正著手準備從事兩岸貿易。洪超雄告訴記者,去年8月16日“圍頭至金門”貨運航線正式運作,該航線已成為泉州第一條實現常態化運作的對臺小額貨物貿易航線,也是大陸貨物出口到臺灣最快捷的通道之一。主要貨物為大陸出口臺灣的服裝、工藝品、機械配件等散雜貨。“圍頭至金門”貨運航線每週運作3到4個班次,呈常態化。“圍頭至金門”貨運航線的開通,一改過去泉州對臺小額貿易一直都是從臺灣進口,而較少出口的歷史。運輸船舶全部為對臺小額貿易方式的臺灣船舶,貨物可在金門報關,也可經金門轉關至臺灣本島。泉州有1000多家臺資企業,與臺灣往來密切,多數小批量的出口貨物會選擇經“圍頭至金門”航線出口至臺灣。這些都為在圍頭從事兩岸貿易生意打下良好基礎。
現在,圍頭碼頭成泉州對臺小額貿易新通道,兩岸貿易越來越頻繁。洪家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兩岸和平發展,老一輩的炮火相向永遠不再重演。
-記者手記
要愛情 再不要炮彈
地處海邊的晉江圍頭村見證了兩岸關係的歷史。當年,圍頭是炮戰前線,在炮轟金門的同時,這個不到5平方公里的小村同樣也經受過5萬多發炮彈的轟炸。我們在村裏特意保留下來的老房子毓秀樓上,仍然見到纍纍彈痕。據説,僅在“8 23”炮戰時就有47萬發炮彈打到金門,之後近20年又有多少發炮彈打到金門不得而知。用炮彈對話,宣示的是彼此的仇恨,而那是多大的仇恨啊。
如今,硝煙過後,兩岸由對立、隔絕走向和解、交流合作的道路,圍頭村民們因為地緣優勢與金門民眾的交流合作最為密切,彼此不僅做生意,也結下友情乃至愛情,至今已有130對結親成家。就連當年打到金門的炮彈也沒浪費,精明的金門人懂得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用炮彈殼做成的“金門菜刀”,在大陸暢銷不衰,等於大陸人又花錢買回了當年打過去的炮彈,成就了金門島的一大産業。
在圍頭,我們採訪了臺灣新娘的圍頭婆婆,成為金門媳婦的圍頭新娘以及正在忙著打造“海峽第一村”、本身就有著許多故事的村主任洪水準,兩岸聯姻在以前也許是新鮮事兒,但在這裡現已成為了“家常事”,而且走親家當天來回,方便得很。我們深切感受到兩岸民眾同屬一家人的親情、同文同種的文化認同以及跨越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的超強民族融合力;我們看到在“戰地公園”不遠處,對台貿易的碼頭堆滿了集裝箱並在擴建,“圍頭至金門”貨運航線已成為泉州第一條實現常態化運作的對臺小額貨物貿易航線,也是大陸貨物出口到臺灣最快捷的通道之一,雙邊貿易越來越紅火。
不到晉江圍頭村,你就無法親身感受兩岸民眾由炮火相向的冤家到情深誼厚的親家的奇妙轉變,到了圍頭,你就會更深刻地體會到走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給兩岸老百姓帶來的切實好處。圍頭與臺灣民眾之間的關係變化充分證明了海峽兩岸走和平統一的道路符合兩岸民眾的根本利益,唯願兩岸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勢頭,用交流合作、用同胞之間的友情、愛情永遠代替炮彈橫飛,切實為兩岸民眾謀福利。
通過採訪,我們還深深感到圍頭村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既見證了兩岸戰爭也見證了和平發展的歷史,因而在兩岸交流中具有獨特且不可複製的價值。在這裡可觸摸過去、感受現在、展望未來。我們深切期望它的這一價值能引起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在保護好歷史遺跡的同時,結合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與臺灣同胞的深厚而密切的聯繫,將之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海峽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