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看天氣。眼下這個季節,如果沒有颱風,風浪不大,最適合出海。
44歲的屏東漁民王丁財,嚼著檳榔,在東港鹽埔漁港忙活著。每次出海,他會帶上幾百箱近海捕撈來的鯡魚當魚餌,帶上夠吃20天的肉和菜,扛上幾箱啤酒,還有一些租來的錄影帶。
補給完,就出港。一船六七個人,三四天可抵達太平島附近經濟海域,捕魚作業10天左右,往返一趟經常超過半個月。
王丁財所在的屏東縣位於臺灣最南端。他出生長大的東港鎮附近海域盛産鮪魚、旗魚等,漁業歷史悠久。鮪魚即大陸所説的金槍魚,其珍品“黑鮪魚”被譽為“東港三寶”之一。每年5到7月黑鮪魚産卵上浮時是捕撈它們的最佳時段。
王丁財16歲就成為“捕魚郎”,經常到太平島附近海域捕魚,雖然不見得每次都能看到太平島,但對這一帶非常熟悉。最忙時,他一天在這片海域捕釣10個小時。有時漁撈機械佈置妥當,一下子能打上100多尾魚,平均每尾魚40多公斤。運氣好時,三四天船艙就滿了。不過,有時則需要十來天。
船隻航行在南海區域,沒有電視,沒有信號,只有一台接收氣象資訊的通訊設備。不捕魚時,王丁財就和工友們喝點酒,或者看看錄影帶。
每次滿載著一船魚獲往家的方向走時,王丁財總是非常高興。與臺灣上班族平均每月3萬元(新台幣,下同)的薪資相比,他覺得每月有四五萬元收入還不錯。自己天生適合當船員,周圍親戚朋友也幾乎都是如此。
1959年出生的鄭春忠也從小就和海洋結緣,七八歲時就開始學習捕魚。儘管那時幾乎每週母親都會因為學習的事揍他一頓,希望“棍棒底下出學子”,可他一唸書就犯困,捕魚期間卻可以兩天兩夜不睡覺。
“屏東人都是這個個性啦!”鄭春忠説。
鄭春忠喜歡海上生活,也癡迷于南海一帶的蔚藍景致。十多歲時,他第一次和父親登上太平島。那時漁船馬力小,到達太平島要六七天。船上缺乏補給,他們就到太平島上汲取淡水。20多歲時,他二度登島,那次是為了躲避颱風。
“碰到颱風天,我們習慣到太平島上去。颱風過後魚比較多,我們再到附近海域捕撈,收穫更大。”鄭春忠説。
太平島附近海域,每年有臺灣漁船200多艘進行作業,其中約150艘來自屏東。這個漁場對臺灣漁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益於此,加上致富有方,鄭春忠如今已是當地有名的“老闆”。他遞給記者的名片上印著“泓海水産有限公司董事長”頭銜,背面備註著:經營活魚運搬船,龍膽、青斑、午魚、鱸鰻。
屏東人陳富盛捕魚40多年,當船長30多年,他也對太平島附近海域的豐富漁業饋贈心懷感激。他説:“我爸爸跟著爺爺跑船,我跟著爸爸跑船,大家世世代代都在太平島區域捕魚作業。”
豐富的漁業資源令人欣喜,但近年來一些國家的騷擾卻令陳富盛煩惱不堪。“有的臺灣船隻被扣留,我作業的浮標、繩子也被他們搶走過。”這樣的經歷,堅定了陳富盛護衛南海漁權的決心。
14歲時,陳富盛跑船經過太平島,就認定那是個島。他聽説有漁友受傷後到島上接受醫生治療,一直想登島看看。本月20日,5艘臺灣漁船從東港鹽埔漁港出發,前往太平島,陳富盛是船長之一。
“那個島嶼是我們的,我就想到島上取一些淡水。”陳富盛説,“未來我們的子子孫孫還要在這片海域繼續捕撈下去。”
26日,陳富盛和9名船員完成了“登島”心願,現正在返航途中,船上滿載著太平島上的淡水。(記者 許雪毅 劉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