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外勞生存狀況長期受人詬病 各類案件頻發

2016年03月09日 12:39:28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自1993年開放外籍勞工以來,臺灣外勞人數21年來不斷攀升,今年年底有望突破50萬。從3K産業裏普遍存在的産業外勞,到從事艱苦家庭看護工作的社福“瑪莉亞”,外勞早已成為臺灣社會機體上不可或缺的“螺絲釘”。但與“外勞”這個名詞相伴隨的,卻常常是各種爭議甚至血淚。由於管制嚴格維權不易,外勞在臺灣的生存狀況長期受人詬病。不僅“逃逸外勞”多達近4萬,各種涉及外勞的刑事案件也頻繁發生。

  “3K黨”近25萬 撐住臺傳統産業

  臺當局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引進外籍勞工,是從“3K”産業開始的。“3K”産業的説法來源於日文,指的是骯髒、危險又辛苦的低技術性勞力密集産業。1989年,臺當局推動“十四項建設”時發現勞力短缺問題,於是以“項目方式”引進第一批産業外勞。到目前為止,在臺灣的“3K”産業外勞接近25萬人,大多來自菲律賓、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主要集中在桃園縣、新北市及臺中市。

  最早開放外勞的原因,是因為産業發展引發的3K産業勞力不足問題。隨著臺灣經濟的轉型,不僅傳統産業越來越依賴外勞,就連原本“高大上”的科技企業也加入雇傭外勞的行列。去年年中,臺灣因“廣大興”漁船案對菲律賓進行經濟制裁,凍結菲勞申請。一時間,臺灣新竹科技園區的4000余名菲律賓籍勞工大量流失,成為令不少企業頭痛的難題。

  雖然産業外勞對臺灣經濟做出持續貢獻,不過外勞境遇悽慘的新聞,仍然時常耳聞。1992年,臺灣通過“就業服務法”,允許民間産業引進外勞。雖然外勞薪資等勞動條件受到臺灣相關勞動就業法規的規範,但外勞團體及用工企業都認為臺當局外勞政策粗糙,遭遇關廠、性侵及虐待的外勞無處伸冤,為此不惜違規“落跑”。像2005年的高雄捷運宿舍外勞暴動事件,就由外勞管理問題引發,成為臺灣人權記錄的一大污點。

  怕“瑪莉亞”搶飯碗 轉頭又雇“黑工”

  除了被稱為“3K黨”的産業外勞,臺灣還有超過20萬從事家庭照護、幫傭工作的社福外勞。由於早期以菲律賓女性勞工為多,因此社福外勞常被稱為“瑪莉亞”(女菲勞的常用代稱)。目前從事社福類工作的外勞人數則以印尼籍為最。比起臺灣勞工不太願意從事的3K産業,家庭照護、幫傭等服務類工作雖然需求大,但開放外勞時遇到的阻力也更大。臺灣勞工團體反彈特別強烈,致使臺當局的社福外勞開放政策裹足不前。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65歲以上的失能老人多達45萬,平均每人需要1.4個人才能完成日常照護工作。由於臺灣島內照護人才不足,不少家庭都希望雇傭外籍看護。無奈臺當局管制嚴格,符合聘請外勞條件的家庭少之又少。由此,雇傭“黑工”成為了部分家庭不得已的選擇。為此,臺當局推動的“長期照護服務法”擬將外籍護工納入服務體系。屆時島內民眾可以向專門機構提出申請,屆時就有受過訓練的外籍護工到府服務。但臺當局憂心失去勞工團體支援,這一法案一再延宕。立志推動該法案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曾説,雖然比二代健保更困難,但“長照法”立法非做不可。

  “逃逸外勞”超4萬 成臺社會治安隱患

  由於臺當局外勞政策缺乏系統性,雇傭外勞的風險與責任幾乎全部壓在用工企業身上。部分企業更違背用工制度,對外勞進行人身限制與不當管控,甚至限制外勞使用“外勞卡”打電話回鄉。語言不通、薪酬微薄加上境遇悽慘,不少外勞成為臺當局認定的“逃逸外勞”。據臺“移民署”統計,行蹤不明的外勞累計已經超過4萬人。為了查緝不法外勞,臺當局甚至建立跨“部會”機制,重罰不法僱主及仲介。

  臺“勞動部”表示,外勞“落跑”原因主要集中在希望待遇更好、無法適應環境等方面。大量“逃逸外勞”成為社會弱勢群體,極易受到不法侵害。去年10月,臺灣一名計程車司機收留“逃逸外勞”後性侵對方遭起訴,竟語出驚人地表示:“我包她吃、包她住,上床還要付錢嗎?”“逃逸外勞”的境遇從中可見一斑。另外,臺灣還有人經營私人妓院,專門介紹“逃逸外勞”從事性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因過人美貌掀起話題的越南籍“美女外勞”杜氏秋草,就是以“逃逸勞工”身份被警察逮捕才在媒體上曝光的。事後警方接到10多個“求交往”電話,令人啼笑皆非。 (記者 燕子)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