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太魯閣司機兩岸旅遊"觀感":退休後體驗大陸風情

2016年03月10日 09:21:5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44歲的林枝憲,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駕駛著“臺灣好行”景點接駁巴士,不緩不急地平穩穿行在太魯閣山路上。即使這樣的速度,他的中巴左前方玻璃上依然留有被碎石砸到留下的長長裂紋。

  記者日前在太魯閣搭乘了林枝憲的接駁車,並在停車間隙和他交談。作為一名有十多年駕齡的“老司機”,林枝憲在盤山公路上“駕輕就熟”。他知道哪個轉角需要減速避讓,哪段公路可能有落石要特別小心。

  “在旅遊景點開車,要比其他司機具備更多資質。”林枝憲説,要考取多種“通關證書”,不定期參加交通部門培訓,接受各類案例宣導。對各種交通規則“熟稔於心”的他對這些培訓毫不排斥,“保證遊客的生命安全,也同時在保護自己”。

  他也從前段時間花蓮陸客遊覽巴士側翻事故中汲取教訓。“行車速度太快要反思,不能為了趕行程而忽視安全;但這位司機的確在關鍵時刻機警地將車頭轉向山壁,避免衝入另一側海下可能引發的更嚴重傷亡”。

  太魯閣是臺灣著名景點,以高山和峽谷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祥的立霧溪河谷兩岸皆由大理石岩層構成,故有“大理石峽谷”之稱。

  因地貌特殊,太魯閣步道雨季常有危石落下。2009年4月、2010年1月先後發生落石砸到大陸游客事故。這些事故時刻在提醒林枝憲不能掉以輕心。

  林枝憲的巴士屬於公交車,每天穿行在花蓮至天翔之間,經過太魯閣大部分景點,遊客招手即停。

  由於大陸團隊遊客主要乘坐旅遊公司遊覽巴士,林枝憲所能接觸到的大陸游客,主要是自2011年6月28日開放陸客赴臺個人遊後才慢慢增加的散客。

  “我很喜歡和大陸游客聊天,交流起來好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林枝憲説,大陸朋友們會向他諮詢各種問題,譬如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愛好、薪資水準等,也會請他建議更加“本地化”的旅遊路線。

  車前擋風玻璃內側放著一個小麵包和三顆蓮霧,是一名大陸游客隨手送他的,“聊得太投緣了,客人一定要留下來。”林枝憲“不得不”收下這份情意。

  而從未去過海峽對岸的林枝憲,也在和大陸游客的聊天中感受到大陸經濟的飛快發展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選擇‘個人遊’的大陸人,多數很有素質。他們帶著地圖和旅遊書,去的地方是自己精心選擇的,想深度了解和觀察寶島風土民情。”林枝憲説。

  在他眼裏,團隊遊要完成七天遊遍臺灣的“目標”,往往走馬觀花。“實際上真正要感受臺灣,應該多停駐,多與當地人交流,住在民宿而不是旅館。”他舉例説,太魯閣每天下午3點後都會迎來不少陸客團遊覽車,他們匆匆在“燕子口”停下,拍照,然後就下去,“並沒有領略到真正的太魯閣風光”。

  “臺灣旅遊資源很豐富,但要讓大陸游客願意成為赴臺遊的‘回頭客’,旅遊部門一定要做足功課,從服務品質、遊覽內容到安全保障等都全面到位,才能真正吸引、打動同胞。”林枝憲説。

  為了保證大陸游客安全,太魯閣已採取多項維護遊客的安全措施,目前不少岩壁正在接受“水泥噴注”,把所有存在隱患的岩石固定住。而臺灣旅遊觀光部門也要求所有承攬大陸游客業務的遊覽車,必須是出廠10年以內的。

  有兩個孩子的林枝憲承擔著家人的生計,在巴士公司每個月3萬到3.5萬新台幣的收入,在花蓮本地算中等水準。但林枝憲還是努力打拼,除了接駁車司機的工作,他每天早晚還承擔了接送當地學校學生上下學的任務。

  有時淩晨4點多就起床,每天至少行駛200公里。但林枝憲從不覺得累。言談之間始終笑意盈盈,不時開著玩笑。一樣的路線,一樣的風景,他卻“從來沒看夠”。

  “用積極的心態和眼光觀察週遭,就會得到積極的情緒回饋。”他眼裏的太魯閣峽谷風光,在不同時段、天氣下呈現著千姿百態、萬般美好。

  林枝憲對大陸也充滿好奇,“我最想去西藏、內蒙古,想體驗西域和大漠風情。”他眼裏的大陸幅員遼闊,大山大水,氣象萬千,“用退休後的所有時間去體驗可能都不夠”。

  掐指計算了一下自己的退休時間,林枝憲説,要等到孩子們都大學畢業了才能去,也就似乎至少要再過7年。“不過,如果孩子們選擇到大陸上大學,我會從物質和精神上全力支援他們,也就可以把大陸行的計劃提前了。”他笑道。(任沁沁 張承志 邵燕輝)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李博]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