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艾滋器官移植事故初步證實為口頭溝通出問題

2016年03月10日 14:3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一次器官捐贈卻造成五名病患感染艾滋,臺大醫院移植團隊犯下罕見醫療疏失。臺大28日召開檢討會議,報告今天出爐,初步證實,檢驗師與器官勸募協調師口頭溝通出問題。報道稱,醫師竟是在術後48小時後,才驚覺事情“大條了”。

  臺灣移植權威、成大外科教授、臺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李伯璋說,昨晚詳閱臺大醫院初步檢討報告後,心情很復雜。沒人是惡意、故意的,只是單純的溝通不良,卻釀成了這起重大醫療疏失,讓人意外又遺憾。依規定,在器官移植手術前,醫師必須確定捐贈者是否罹患B肝、C肝或艾滋病。報告內容顯示,檢驗師與器官勸募協調師透過電話溝通,卻在關鍵時刻,出現致命的失誤。

  報道指出,一般來說,在臺灣,檢驗報告透過計算機及電話通知兩個管道,傳達給主刀醫師。通常檢驗師在看到計算機檢驗報告時,為了爭取時效,都會先以電話將數據回報給協調師。

  檢討報告指出,該名捐贈者並無B型肝炎及C型肝炎肝,依次敘述,B肝帶原negative(沒有)、C肝帶原negative(沒有)、B肝病毒抗體positive(有),緊接著HIV艾滋感染檢驗結果reactive(有)。

  由于檢驗師在敘述時報告,口氣順順的,且相當平靜,再加上negative、reactive的英文讀音類似,而協調師又一時意會不過來,認為捐贈者各項檢驗結果都正常,因此通知移植團隊可動刀。

  不過,更令人意外的是,醫師居然是在事發之後,整整48個小時,才發現犯下大錯。臺大醫院移植團隊兵分多路,在上周三下午陸續肺臟、肝臟、腎臟等四起器官移f植手術,不料,醫師卻是在上周五傍晚,才在厚厚病歷上面看到捐贈者檢驗報告。

  忙著移植 忘了報告

  李伯璋指出,一般來說,在移植手術之前,醫師都會先看捐贈者檢驗報告,而這份報告應該附上病歷上。但臺大醫院在進行手術時卻沒有檢附該份報告,而是在兩天後才出現在病歷上。

  為何有此疏失?報告也解釋了其中原因,移植團隊在上周三完成移植手術後,隔天又趕至臺東馬偕醫院協助另一個器官移植手術,上周五才回到醫院,因此,直到當晚才看到附在病歷上的檢驗報告。

  李伯璋指出,不能只單方面地責怪檢驗師、協調師或醫師,而是整個組織都必須負起責任,因為這是管理上出問題,院方必須負起共同責任。為了避免類似悲劇發生,李伯璋提醒,臺灣12家器官移植專責醫院一定要更小心,在整個過程中,務必相互提醒,不能只信人性,而忘記了科學檢驗報告。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吳斌]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