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文化局的舞蹈教室裏,吳興輝和從廈門過來的高甲戲老師一見如故。他用閩南語向老師請教丑角的招式,一個多小時的訓練之後師徒都已滿頭大汗。臨走時,吳興輝不忘再三拜謝老師的指點。
吳興輝是個高甲戲迷,高甲戲是閩南傳播最廣的傳統劇種之一。退休後他從臺灣本島告老還鄉回到金門,得以有更多時間唱戲、以戲會友。恰逢2016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在金門舉行,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在金門開辦研習班,這對吳興輝和他的戲迷朋友們來説是一件幸事。
教室裏,戲迷們席地而坐,老師們在中間悉心示範講解,不時邀請戲迷一起表演,現場氣氛熱烈歡快。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副團長陳炳聰已經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隨團訪問金門了。他回憶1994年第一次來金門演出時,當地從老人到小孩都像追星族一樣跟著戲班子跑。“每次來金門,我都能感受到這裡人們的樸實、熱情和好客。廈門和金門民情民俗都很相似,人與人之會有一見如故的感覺。”他説。
25日閉幕的2016海峽兩岸民間藝術上共舉辦了16場戲劇演出、2場“兩岸藝術薪傳與普及”研討會、1場高甲戲與舞蹈研習營等活動。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表示,閩南文化一脈相承。藝術節走進金門的學校、鄉鎮社區、醫院和安老院等開展“鄉音之旅”展演,讓兩岸文化交流成果更多地惠及臺灣民眾。
清金門鎮總兵署是清朝金門縣衙的辦公地。如今這裡成為文物供遊客參觀,核心的地理位置使其仍然是金門人每天生活的必經之地。藝術節主辦方在總兵署門前的廣場上搭起了戲臺,廈門市南樂團和金門樂府傳統樂團等當地南樂社在這裡共同唱響“蕭弦鳴和:兩岸南音樂會唱”。
臺灣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系教授蔡欣欣説,總兵署自古以來都是凝聚金門人向心力的據點,南音又是兩岸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在這裡舉辦南音會唱對於連接兩岸血緣親情有著特殊的意義。
主辦方除了在金門本島舉辦展演之外,還專門將舞臺延伸到金門縣的外島--小金門島嶼,又稱金門縣烈嶼鄉。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在烈嶼鄉體育館為當地民眾表演了歌仔戲、摺子戲專場,當地民眾幾乎全家出動前來觀看。
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組成員、廈門市中華文化聯誼會秘書長黃榮表示,兩岸藝術節就是要深入到金門的最基層,讓深處偏遠地區的人們也有機會欣賞到民間藝術的精華。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表示:“金門廈門一家親。一直以來,金門都是聯繫大陸與臺灣文化交流的紐帶。我們非常希望這樣的文化交流以後能夠多多到金門舉辦。” (記者劉劼 付敏)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