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鄉村文創,新元素如何點亮老傳統?

2016年09月26日 15:00:0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挖掘地方特色

  因地制宜發展

  聽濤君:目前,兩岸在推動文化創意入鄉村方面,做出了哪些嘗試?如何通過挖掘與開發鄉村文創元素,促進鄉村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黃靜縌:近年來,福建各地積極推進文化創意入鄉村,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引導和培育當地居民參與。如屏南雙溪漈下古村,引進的林正碌藝術教育團隊在當地推行“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藝術教學活動,短短8個月就把30位村民培養成“畫家”。二是實施差異化文創運作模式。龍岩培田村通過舉辦春耕節、培養民間技藝傳承人、建立特色工坊等方式,傳承染織、剪紙、山歌童謠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住“活著”的古村落 。三是傳統藝術與現代元素結合。柘榮發展剪紙文化創意產業,通過與版畫、國畫、刻畫、景德鎮陶瓷等藝術門類的結合,讓剪紙走入尋常百姓生活。四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南安觀山村推出“遊古大厝,品有機茶,吃農家菜,住番仔樓”活動,將鄉村旅遊與有機農業、經濟林種植、餐飲住宿等不同業態形式相結合。五是打造上下延伸的文創產業鏈。仙遊壩下村擁有3萬名能工巧匠和600家工藝企業,形成一條由工藝師、雕刻工、木材商、經銷商、工藝產品等組成的產業鏈。

  林智遠:我們在平潭北港村租下了8棟石頭厝,取名為“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北港村背靠君山,君山盛產一種叫火成岩的石頭,這種岩石經過風吹日曬,慢慢變成青墨色或者墨色,敲打石頭會發出各種聲音,“石頭會唱歌”這個名字就因此而來。我們的藝術聚落現設有DIY文創體驗館,有石頭彩繪、宜蘭染布、撕紙畫等,還會邀請臺灣文創大師來創作,並用他們的作品裝飾石頭厝。臺灣文創與平潭石頭厝結合在一起,可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體驗,從而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鄭瑤婷:臺灣在推動鄉村文創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一般由市、縣主管部門牽頭、出資,根據當地特色來舉辦各種活動,從而提高知名度。如,屏東縣的稻米全臺聞名,所以就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彩稻生活節。再如,苗栗大湖酒莊,從採草莓開始,提供草莓酒生產線、草莓酒吧風情街、草莓賓館等一條龍服務,每年遊客達150多萬人次。這樣的運作方式不僅適用于地方特色產品,也適用于地方節慶民俗活動,如臺南元宵節的“放蜂炮”活動等。有些鄉村在地文化資源並不顯著,但通過適當挖掘,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南投縣鹿谷鄉溪頭妖怪村,對當地的傳說故事進行挖掘,發展出有趣的妖怪傳說文化,打造出了另一種個性化的鄉村景區,吸引了大量遊客。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