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收藏家林明哲:我收藏的是一段歷史

時間:2012-03-26 14:40  來源:中國文化報

   “山藝術”藏品之一——番石榴飄香(布面油畫 葉永青)

  1987年,臺灣人林明哲來到北京,與北京畫院共同籌辦“海峽兩岸繪畫藝術交流展”。借長江三峽郵輪之旅,林明哲首次造訪四川美術學院,認識了羅中立、程叢林、何多苓等川美77屆繪畫係的藝術家們,當時,川美傷痕、鄉土繪畫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繪畫風格並影響著全國美術界。林明哲因此開始收藏大陸藝術品,並於1992年一手創建了山藝術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山藝術”)。

  用林明哲的話説就是:“我收藏的是一段歷史。”“山藝術”幾乎盡數收藏了四川美院走出的重要藝術家們的重要作品,受限于種種條件,很多作品未能或極少在大陸展出,甚至連藝術家本人都難得一見。為了彌補這一缺憾,3月14日至27日,“山川蒙養20年——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川美藝術作品收藏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了31位川美藝術家的170余件經典作品,系統展現了每位藝術家在個體創作上的探索與變化。

  “山藝術”董事長林明哲日前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他與他的“山藝術”近20年的收藏傳奇。

  買畫就像“中毒”一樣

  在中國美術館一層的一個半橢圓形的獨立展廳裏,羅中立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作品按創作年代一字排開,《1976年的天安門》、《廣安難民》、《大巴山人》、《蒼天》等作品在大陸幾乎沒有公開展出過。對於許多美術科班出身的觀眾而言,類似的眾多川美藝術家的作品曾經只是畫冊上的某一頁,如今卻能夠近距離地與原作凝視。

  “在籌辦‘海峽兩岸對外交流展’的過程中,我認識了藝術家艾軒,大概了解了當時大陸美術的發展情況,艾軒建議我收藏大陸油畫,並推薦我到了四川美院。”林明哲告訴記者,他買的第一幅大陸油畫就是艾軒的作品。“不過,我的第一張羅中立的畫並不是從羅中立本人手裏買的,而是在重慶南山一個旅遊景區裏的小畫廊購得的,那張小尺寸的作品當時花了200元。”

  四川美院之行讓林明哲開始了大陸美術作品的收藏旅程。“1988年、1989年我就收藏了五六百件川美藝術家的作品,買畫就像‘中毒’一樣停不下來,這跟女孩子去逛街買衣服一樣。”林明哲告訴記者。

  美術系出身的林明哲,在畢業前後也做一些設計賺外快,大學時就開始做生意。“19歲我已經開始收藏,那時買的大都是臺灣本土的藝術,因為喜歡這些藝術。當時買畫並沒有當做投資,而是一種消費,或者説純粹收藏,這樣的收藏很輕鬆。”

  不同於其他的買家,林明哲收藏有一個特點——對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會批量購買。“吳冠中的作品一次買30件,趙無極的作品一次買28件。收藏是為了辦個展,並不是説收藏之後就拿到倉庫,或者把它賣掉。”林明哲告訴記者。因為他籌辦了一個美術館,辦藝術家個展時,如果收藏的作品不夠展出而向其他藏家借展,每個人借一兩張,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會太多。“所以,當時的定位是收藏的每位藝術家的作品最起碼要有25張或足夠辦一個個展的量。”

  藝術品市場價格水漲船高,目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大多已經達到千萬元一件的等級,部分作品在拍賣市場破億元已經不是新聞。“‘山藝術’一直以來都將目標定位在青年藝術家,所以,目前藝術品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對基金會的收藏來講,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林明哲説。

  中國藝術品以後會更貴

  “山藝術”自1992年成立以來,已經成為臺灣地區著名的藝術收藏和推廣機構,其藏品數量之巨、品質之高讓人艷羨。“我開始只是收藏中國書畫,但是參觀了國內很多美術館後,我發現最好的中國書畫大都在各省的博物館、美術館或者故宮。後來轉念一想,收藏中國油畫可以收藏得比美術館好,並且當時國內油畫收藏市場還未火熱,我們來得又比較早,這樣,漸漸走出一條中國油畫的收藏之路。”林明哲説。

  據不完全統計,“山藝術”目前已經收藏了五六千件架上油畫作品。“基金會每年都會有收藏預算,預算由董事會審核,這部分資金並不是向外募捐,而是董事們出錢。在收藏方面,是否收藏某一藝術家的某件作品,原則上由董事會決定。”林明哲表示,由於許多董事從事其他行業,實際操作時,大部分收藏決定是林明哲依據自己的觀察與國內藝評家的評論來進行。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藝術家的每一張畫都有特點,在批量收藏後,我們發現部分收藏作品風格非常類似,所以有時候會適當流通部分藏品,但原則上,讓出去一張作品,往往會再買進10多張作品,正因為如此,基金會才能夠擁有如此多的藏品,這種流通也會增加基金會的收藏經費。”

  “山藝術”收藏的80年代的作品如今在拍賣市場上都有了不俗的表現。2011年,周春芽的《剪羊毛》、張曉剛的《生生不息的愛》等同時期作品均打破了藝術家的個人拍賣紀錄。對此,林明哲表示:“做收藏的人説不關心市場行情,那絕對是假的。我們也希望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持續上漲,這對我們來説也是無形中受益。當然,這不意味著賣掉而受益,而是精神上受益。”

  收藏標準:藝術家出名要趁早

  對於日益壯大的國內藏家群體,林明哲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千萬不能買到假的;第二,不要負債,藝術品不如股票流通性強,股票今天買明天可以賣,但是藝術品今天買可能要10年以後才能賣。”

  對於經費有限的藏家來説,如何選擇藝術家成為他們最為關注的難題。“選擇藝術家第一個標準就是個人特質,其作品必須能跟別人區別開來。”林明哲認為,個人特色受藝術家的經歷、地域文化的影響。

  時代性、民族性亦是“山藝術”選擇藏品的標準。林明哲告訴記者:“有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太西化,我們的收藏偏向於擁有東方文化底蘊的作品。此外,藝術創作與電影一樣,每個時代拍的電影風格都不相同。”

  “我跟國外的朋友推薦説一定要買中國的現當代藝術品,因為中國是全世界學藝術的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淘汰也非常殘酷,但是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有相當出色、影響世界的藝術家。”不過,林明哲表示,藝術家創作一定要非常專心,絕不能投機、投市場所好。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也是林明哲選擇藝術家的標準之一。“我們一般會要求藝術家35歲前的作品一定要看得出才華,我個人的要求更嚴格——30歲前要有被圈內認可的作品。藝術是一種天分,很難後天培養,這是很殘酷的事情。”林明哲説。(記者 魯娜)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