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義診場景。緱永強 攝
圖為義診場景。緱永強 攝
9月26日,對於“海峽兩岸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的臺灣大學生而言,是告別西安飛回臺灣的日子,也是這趟長達20多天大陸之行的終結。臺灣陽明大學的沈佳儀錶示,來到陜西鄉村,當地淳樸的民眾用人生經驗教導著她,人們期待什麼樣的醫者?
求“醫”深山中 把“茶”話桑麻
藍田縣葛牌鄉,僅距西安約一小時左右的高速公路車程,但關鍵詞已由“繁華”變為“鄉土”,白雲生處,青瓦白墻,綿延散落在秦嶺河谷之間的一個個村落、帶著枯黃色葉子的玉米,還有嫋嫋飄揚在瓦屋上的炊煙。來自臺灣陽明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20名學生,從9月3日至22日,在當地通過走訪農戶家,實地調研、切身體會當地居民生活狀況及健康需求,並對基礎衛生知識進行重點宣講。
臺灣明陽大學的遊宗翰是個典型的南方帥哥,他説,在臺灣由於交通便利,鄉村醫療這個概念與城市醫療的區分並不明顯,且在臺灣各縣基本都配備有大型的醫院為當地病患提供醫療服務。只在一些偏遠的山區,才依稀能看到鄉村醫生的影子。而在藍田,村醫大多年歲已高,衛生室裏中藥飄香,中西合璧是當地醫療的特色。
遊宗翰告訴記者,在藍田縣葛牌鄉幾乎每走訪三五戶人家就會有一人不識字,有些甚至是50歲左右的中年人,這在臺灣是難以想像的。
最令遊宗翰印象深刻的是,由於村民們操著濃厚的陜西方言,語言障礙成為臺灣大學生最大困難。有一個農戶家只有老人和有輕度智障的兒子,看到大學生來作家訪,他們拿出新鮮核桃熱情招待,做一些簡單的體檢後,聊起莊稼的收成,日子的甜與苦;聊起大雨滂沱,河水高漲,山石掩路的驚險;聊起獨居家中的寂寞與生病就醫的艱難。
同行的老師告訴大學生們,僅僅是他們的陪伴與關懷,對於寂寞的農村老者來説,就很有意義。所以,他明白了其實每一件小事情都有價值。每一次家訪,令他逐漸理解一個真誠的笑臉、幾句平常的問候,都可以帶來許多生命能量,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生活。
喚起一天明月 照我滿懷冰雪
從臺北到西安,從閩南語到陜西話……義診、中小學實踐和家訪是兩岸大學生此行最主要的元素,其中,中小學衛生教育是希望將一些健康保健知識從最基礎的教育紮根。在周芳白眼裏,如同一家農戶般的校園、簡陋的教室,都抵不過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他們樂於主動親近這群“異鄉客”,所倡導的健康概念得以有效率植入到孩子們的心中。
隨著義診活動的持續深入,在對老人作健康檢查時,臺灣的大學生發現許多村民逐漸少了跼踀,多了一份信任,老人們不再心存顧忌,坦然配合測量各項指標。陳彥奇對此感慨道,之前在臺灣讀過一篇文章提到民眾對醫生的信任感僅次於自己的父母,而今在葛牌鄉這一點得到充分體現。
期間,兩岸學生迎來了中秋節,學生們在為農戶檢查身體、科普宣傳的同時,給村民們贈送月餅,同時學生們在自編自導自演的“中秋晚會”中編排了大量包含醫療知識的小品,讓鄉親們在看節目的過程中學習醫療知識。
77歲的老人舒淑嫻家境貧困,身患高血壓,同學們為老人多次到府做血壓檢查,她聽不懂普通話,臺灣陽明大學的同學就學著用陜西話叮囑老人飲食的注意事項。中秋之際,同學們還給老人送去了月餅,讓孤單的老人感受節日的氣氛。
經過20余天的社會實踐,平日身處大都市的醫學生們零距離接觸了鄉村醫療最真實的一面,同時,兩岸同學間通過交流,了解相互的專業、學科研究方向以及陜西的風土人情、飲食文化、歷史典故等。
殷殷醫者之心 諄諄仁者之心
仁愛之心,是醫者根本。俗話説“醫者父母心”、“無德不成醫”,都是仁愛精神的內在要求。臺灣學生黃秉珩説,發生在鄉間的許多故事,純樸而真摯,以致于隨時都會在內心激起波瀾。義診時,村民們緊握著大學生的手連聲道謝,儘管明白一次簡單體檢,或許對老鄉們生活並不會造成任何改變,但僅是這份真誠的心心相印,已足夠令他感到圓滿。
西安交大醫學中心副主任賀大林教授表示,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有完善、善良、積極的性格才最難得,醫術還在其次,離開大城市到鄉村去面對貧苦的病患,考驗的是他們的愛心、耐心與恒心,這才是此次實踐活動的目的。
他強調,活動僅僅只是一個形式,為學子們提供了一個了解生活、感悟人生的平臺。將來的路怎麼走?應該靠自己去努力奮鬥,但中華民族用智慧凝聚成的優良傳統永遠都不會過時,誰用誰受益,這就是一名醫生的崇高境界。
據悉,此次“兩岸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由臺灣陽明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舉辦,20名兩岸醫學生深入陜西藍田縣醫院、葛牌鄉衛生院以及當地居民家庭,進行基層衛生機構調查、居民衛生健康狀況調查和居民衛生普教活動。2010年,兩岸醫學生首次在藍田縣開展社會實踐,反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