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電價緩漲 臺電:難以承受的重

2012年09月18日 13:32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圖片來源:臺“今日新聞網”

  面對強烈的民怨,臺“行政院”終于拍板決定第二階段電價調漲暫緩實施至明年10月,針對“行政院”的決定,臺電指出,在景氣不佳,民生及各行各業都有一定壓力下,身為公營企業,臺電以理解但無比沉重的心情,承受臺當局電價緩漲的決策。

  對臺當局宣布第二階段電價調整將延緩至明年10月執行,臺電表示,臺灣極度缺乏自產能源,99%以上的能源都仰賴進口,近年來國際燃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長期低于經營成本的電價,不僅讓臺電的經營背負沉重壓力,也讓納稅人繼續補貼用電量大的企業與大戶,不利民眾節能減碳的落實與產業結構的調整。

  臺電指出,過去這段期間,社會各界對電價調整的諸多批評,及“經濟部”6月底公布的臺電經營改善報告,臺電都以虛心自省的態度,針對各項經營面向進行檢討與改善工作。但是,臺電的經營改善絕非影響電價的關鍵,高能源價格時代早已來臨,燃料成本的大幅上漲,及臺電長期以來背負的巨額政策性負擔,才是影響電價的主因,也是臺當局與民眾必須認真面對,共同解決的課題。

  臺電強調,臺電是企業體,所有營運資金都來自售電收入,必須自負盈虧,在燃料價格高漲及沉重的政策性負擔下,不但把過去累積的700多億元(新臺幣,下同)盈余公積賠光,截至8月底,累積虧損更已高達1920億元。

  臺電說,從2003年開始,國際燃料價格大幅上漲,累積虧損幾乎都是燃料成本上漲所造成;另外,臺電每年須承擔公用自來水、捷運及鐵路電氣化、學校、公用路燈、農業、離島用電優惠,及節電折扣獎勵等政策性負擔約200億元,也讓臺電的虧損不斷擴大。

  臺電強調,成立60多年來,過去國際燃料價格平穩的時候,每年約有300億元盈余充裕國庫,董事長黃重球5月中到任後,積極推動“經濟部”經營改善小組交付的各項經營改善工作,已督導成立“燃煤採購審議小組”、“土地活化項目小組”、“材料管控項目小組”、“長期財務規劃與資本支出管控項目小組”及“人力資源發展項目小組”等五大任務小組推動各項工作。

  截至8月底止,除利用臺風季節增加慣常水力發電節省燃料成本,節省車輛、服裝、利息等費用,共降低成本及增加收益62.52億元,較目標值增加27.23億元,同時已將備用容量率由16%降為15%、緩辦彰工火力電廠計劃與臺中電廠煤灰填海工程計劃。派任臺汽電轉投資民間發電廠(IPP)董事長的原臺電退休人員也正辦理撤回作業中,日後將不再派任,即使派任公股代表,也調降其待遇以原薪給1.2倍為限,並限縮轉任資格,退休5年內或屆齡退休前5年內不得轉任,轉任屆滿65歲即予解任。

  有關向汽電共生購電部分,“經濟部能源局”已于9月10日預告修正“汽電共生係統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後,預計臺電每年將可節省收購費用約30億元;至于民營電廠購電合約修正部分,臺電將依“經濟部”協處方案,積極與各業者協商修訂收購價格。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