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人民日報:未來兩岸關係應該思考如何再創新局

時間:2012-03-22 08: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增強互信基礎 深化“一中”認知

  國臺辦主任王毅在剛剛閉幕的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指出,實踐證明,兩岸雙方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上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是推動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關鍵。“九二共識”的核心是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精髓是求同存異,即求一個中國之同,存政治分歧之異。堅持一個中國,是指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反對和抵制國家分裂。這不僅構成雙方接觸商談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也符合兩岸各自的有關規定。

  根據2011年島內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民眾降至4.1%,而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則創下54.2%的新高。原因何在?一方面,與過去20年李登輝、陳水扁大搞“去中國化”、刻意搞亂臺灣民眾的身份認同有關;另一方面,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雖然堅持“九二共識”,卻又主張“不統”,有媒體指出,如此不自信又矛盾的思維,限制了其“去獨”的力度和決心。

  因此,王毅表示,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更為明確地樹立兩岸同胞一家人的觀念,就能為再創兩岸關係新局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為解決兩岸之間的各種難題開闢更加明朗的前景,為擴大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的福祉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加強經貿往來 深化互利合作

  臺灣嘉義梅山的專業水果批發商溫義作,是島內接單最多的批發商之一。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他現在一年要發出200多個貨櫃的水果(每個貨櫃17噸),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四川等許多省市,都是他的銷售目的地。

  2008年以來,兩岸簽署了16項協議,尤其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被稱之為對臺灣經濟具有重大影響的協議,讓眾多溫義作這樣的島內業者,特別是中南部農漁民,嘗到了産品出口大陸零關稅的甜頭。

  當前,兩岸重點是要推進ECFA的後續商談,包括投資保障與促進協議、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協議等。王毅表示,就大陸方面而言,我們願繼續從兩岸一家人的角度出發,重視並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弱勢産業以及基層民眾的願望與訴求,力爭推動商談取得實質進展。大陸方面還希望加快推進兩岸金融領域的合作,包括儘快商談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

  與此同時,島內對進一步鬆綁陸資赴臺投資限制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希望臺灣當局擴大陸資投資領域,真正做到互利合作,實現雙贏。目前,大陸正進一步採取積極措施,幫助臺商解決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尤其是協助臺資企業抓住大陸經濟轉型之機,加快轉型升級和産業轉移,大力拓展大陸內需市場。

  擴大文化交流 深化同胞感情

  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當年被燒成兩半、分隔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和《剩山圖》終於合璧展出;2012年2月8日,兩岸再次“山水合璧”——首次合編《兩岸常用詞典》付梓,之後兩岸還將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大辭典》……雙方交流內涵不斷深入。

  一位臺灣朋友第一次來北京,近日,他在回臺北前對記者説,真的太喜歡北京了,這裡的文化底蘊比臺北要厚實很多。北京一位創投公司經理不久前去臺灣旅遊,回京後對記者説,臺灣比想像的要好許多,除了風景漂亮,人也彬彬有禮,“還會再去臺灣”。

  只有擴大交流,才能增進了解,只有深化交流內涵,才能加深同胞感情。2008年以來,兩岸從經濟到文化,從團隊遊到個人遊,從普通民眾到高級官員,開放交流範圍不斷擴大。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民眾既是主要的促進者,更是最大的受益者。當前,大陸學生雖然能夠前往寶島讀書,但一定要取消對陸生“三限六不”的藩籬,讓兩岸文教交流之路更暢通。兩岸文化界人士對此表示,兩岸簽署了經濟ECFA,還要儘快簽署“文化ECFA”,要讓中華文化在兩岸發揚光大,植根人心。(王連偉)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