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就可以理解,為何近日《自由時報》可以以那麼高的熱情,撥出那麼多的重要版面,為宋楚瑜“造勢”了。因為這正是要配合李登輝以發出“宋楚瑜可以選更大的職位”之語,挑撥矛盾,讓蔡英文可以漁翁得利的陽謀。只要弄清楚《自由時報》與李登輝的關係,就對《自由時報》為何會如此禮待昔日的死對頭宋楚瑜,就可以釋然了。
《自由時報》的民調是為其政治立場服務的。比如,在“ECFA”問題上,就曾被揭發過本身沒有民調主管單位而卻製造假民調,事情還鬧得很大。而在李登輝明確祭出“宋楚瑜參選更大職位”之前,《自由時報》所作的民調就一直是蔡英文高於馬英九。
但自李登輝“挺宋”之後,《自由時報》的民調就立即就變了樣。以其所設計的調查問卷有故意引導成分,仍有如此結果,如果不是又重施製造假民調的故伎,那就是要為其政治目的服務。至少是要讓泛藍支援者放心--宋楚瑜即使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也不會對馬英九的選情成任何衝擊。另一方面實施哀兵戰術,逆向操作選情告急牌,讓蔡英文的支援者産生危機感,催促正因為不分區“立委”名單而發生內訌的民進黨趕快槍口一致對外。
但正因為如此,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反作用,就是引發泛藍的危機感,擔心重現2000年讓陳水扁“漁翁得利”效應重演。因此,馬英九陣營圖的是借力使力,將危機拆解為促成泛藍大團結的契機。(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