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日前發表社評“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文中強調,“臺灣人就是中國人、臺灣文化就是中華文化。臺灣人除了原住民,不論是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哪一族不是從大陸遷移而來?哪一個家庭的族譜不是中國一個姓氏家族?臺灣文化不管是語言、文學、戲劇都源於中華文化”。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發生幾起有關“國家認同”的爭論,包括“臺語文”及幾位兩岸學者對臺灣民意結構趨勢“不統反獨”的憂慮等。這些爭論如果回到源頭,還是兩組老問題,第一組問題是,臺灣文化的源頭在哪?臺灣人是什麼人?第二組問題是,臺灣人如何建構自我認同?大陸如何影響臺灣人的自我認同?
“統獨”問題議論多年,短期內,不論統一或“獨立”都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做為政治理想,大家可以有不同的主張。主張必須有依據,因而“臺獨”論者積極在論述中從根本處與“中國”脫鉤,包括種族、語言、文字的相異,甚至曲解歷史,意圖從歷史尋找脫鉤的淵源。主張“臺語文”必須以羅馬拼音寫作者可以説是最徹底的文化脫鉤論者。
從歷史來看,閩南語的文字當然是中文,如同所有中國方言,閩南話、客家話乃至四川話、山東話,都使用相同的文字,這是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的歷史,誰都無法否認。閩南語就是河洛語,唐朝時代是主流語言,如果以河洛語來念唐詩會更順口;宋朝的主流語言是客家話,宋詞如果以客家話念,也會感覺對味。
羅馬拼音怎麼可能是閩南語的母文字?誰都知道羅馬拼音和中國文字無關,它是在民國以後才透過傳教士傳到中土,臺灣早期也是由西方傳教士以羅馬拼音教導聖經,後來因為政治因素影響,有些臺灣人不願意説中文、寫中文,他們説閩南語,只好用羅馬拼音書寫。狹隘的語文主義者居然導果為因,為了政治主張而否定自己的母語文字,寧非怪哉!
雖然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統獨”光譜已經逐漸往中間挪移,國民黨不再強調統一,民進黨也不再積極尋求“獨立”,他們只想對選票趨炎附勢,勝選是朝野兩大黨唯一的關心。然而不論政黨主張如何變化,也不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歷史事實不能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