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月13日消息 今天上午,“2005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主辦單位邀請到了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劉紅、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殷存毅,就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等熱點話題,接受線上訪談。
兩位專家首先對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訪問大陸進行了解讀。
從大背景看江丙坤大陸行的意義
劉紅認為,江丙坤的大陸之行開始了2005年兩岸政黨交流的第一步,這個行動的整體背景決定了它的意義。當時,臺灣剛剛在2004年12月11日進行了第六屆民意代表選舉,泛綠陣營在那次選舉中失利,這個結果證明了臺灣民意開始向更加務實,向發展臺灣經濟、穩定臺灣社會、發展兩岸交流、兩岸關係的方向轉變,這是整個2005年政黨交流的一個大的背景。
另一個背景是,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發表了《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此後,祖國大陸在3月14日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提出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等意見,作為反“獨”促統方面的重要措施,此外還有如何落實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如何落實兩岸關係發展祖國和平統一等問題。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大陸果斷邀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來訪問,從而開啟了兩岸政黨交流的先聲。
殷存毅教授認為,通過國民黨的破冰之旅,使祖國大陸和臺灣島內的政黨真正有了互動和接觸交流;因為原來雙方都是隔海喊話,現在真的有了互動,有了“著力點”,這一點意義非常深遠。
解讀江丙坤“緬懷之旅、經貿之旅”
劉紅認為,江丙坤此行稱為“緬懷之旅”很對,因為緬懷之旅是江丙坤大陸之旅的重要目的。參訪團來大陸的第二天(3月29日)是孫中山領導的黃花崗起義紀念日,也是臺灣的“青年節”,因此江丙坤一行先後到了黃花崗起義地點再到南京緬懷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再進行交流。
其次,稱之為“經貿之旅”也很合適。江丙坤在與中臺辦的會談中達成了十二項共識,而這十二項共識實際上針對的是現階段兩岸交流的一個主要任務,其後來也成為後連戰和宋楚瑜大陸之行的一個主要基礎。
殷存毅説,解讀江丙刊的“緬懷之旅”,具體應看緬懷什麼。江丙坤一行緬懷國民黨的先烈,緬懷孫中山先生,實際上代表了一種認同。國民黨先烈當時認同的是富強,是擺脫外國殖民主義奴役,孫中山先生也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努力,所以説“緬懷之旅”是表達了對中國的認同,也表示了對追求兩岸統一的認同。所以説,江丙坤此行的重要意義在這。(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