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調查計劃主持人、臺灣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高永光説,今年的人權指標調查同樣分為“普羅調查”和“德慧調查”,其中“普羅調查”是針對一般大眾,對於人權整體的觀感;而“德慧調查”則是針對項目和精英調查,最更精準的分析。
在今年臺灣人權指標的“德慧調查”部分,採5等分量表計分,5分為滿分、3分為普通、1分為最差。結果顯示,表現最佳的為“文教人權指標”,其次依序為“經濟人權”、“婦女人權”、“勞動人權”、“環境人權”;而分數在3分以下(普通偏差)的,依序為“兒童人權”、“司法人權”、“政治人權”、“身障人權”、“老人人權”;“原住民人權”則是表現最差的一環。
不過,在普羅調查中,卻呈現截然不同的看法,只有“原住民人權”和“老人人權”兩項有超過50%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表現最差的是“經濟人權”,有高達69.8%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而和去年相較,也有64.6%的民眾認為退步。
高永光認為,會有如此大的落差,是因為臺灣今年多以出口導向的電子業最為繁榮,其他各行各業斬獲有所限,因此民眾都感受不到經濟發展的果實,使得“贏者通吃”的現象日益嚴重。 (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