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健保制度運作30年 專家及業內人士憂心未來

2025-02-24 08:2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2月21日電 (記者 楊程晨)臺灣健保制度運作將滿30年,這一被島內民眾珍視的社會福利制度近期再度受到輿論檢視。長期維持的低費率導致健保基金陷入破産風險,令專家及業界人士更擔憂的是,調漲費率被視為政治議題,或造成這一福利制度“沒有未來”。

  屬於強制性社會保險的臺灣健保實施于1995年3月。運作近30年來,臺灣民眾以相對低廉的保費享受較為優質的醫療服務。據臺媒報道,以一名退休的公立大學教授為例,每月收入超過8萬元(新台幣,下同),僅需繳納不到800元保費。

  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專家及業界人士提出,按照現行保費繳納水準運營,該制度大概率將不可持續。在21日于臺北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臺灣健保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臺當局衛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估算,臺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兩成以上)。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21日表示,這意味著臺灣的健保支出將不斷增加,但嚴重的“少子化”趨勢、年輕族群薪資“凍漲”等問題卻在持續減少健保收入。

  臺灣公共衛生學者楊志良曾在訪談節目中談到,設置健保制度的初衷是動用集體力量去達成“人人都能就醫”的目標。時至今日,現實情況卻與制度設計初衷漸行漸遠。

  臺灣多家主流媒體近日相繼推出“健保30年”專題報道。臺灣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教授張鴻仁接受《聯合報》採訪時説,財務穩定是健保永續的基礎。30年來,物價不斷上漲,醫療費用也不例外。但臺灣調高健保保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漲價被視為政治議題。30年間僅有的三次調價,也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時任有關部門負責人下臺。

  張鴻仁對健保制度的未來“不樂觀”。他説,民眾反對調漲廉價的健保費,執政當局也不願意“啃硬骨頭”、承擔失去選票的風險。曾任臺“健康保險局局長”的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鄭守夏21日受訪時表示,健保財務出現收支不平衡,根本問題就是應該調漲的保費卻沒有調,這是政治考量。

  “臺灣民眾會絕對反對調高保費嗎?其實未必。”他説,有關部門和單位需要花心思去解釋利弊,在政策宣介上下功夫。

  21日的研討會上,多位與會發言人還表示,臺灣的健保制度改革已至深水區,民進黨當局應展現決斷力,造福年輕世代。(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