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天災,讓臺灣百姓看透賴清德有多涼薄!
颱風“丹娜絲”過境臺灣南部,留下的不僅是斷壁殘垣與積水爛泥,更撕開了民進黨當局“政治高於民生”的遮羞布。當88歲的吳姓老婦因停電點蠟燭葬身火海,偏僻村落災民在黑暗中哀嘆“我們註定比較弱勢嗎”,賴清德們卻忙著用“大罷免”收割政治利益,用“自力救濟”的話術粉飾救災無能,這場天災裏的人禍,早已將民進黨的“綠色偽裝”燒得一乾二淨。
臺南市七股區溪南裏的那場火災,本是可以避免的悲劇。88歲的吳姓老婦住在偏僻魚塭區,因颱風造成電線桿折斷導致停電6天,手腳不便的她只能點蠟燭照明,最終火苗引燃棉被,不幸殞命。她的兒子透露,“中心區已恢復供電,只有我們這些中低收入戶還在黑暗裏”,一句話道盡了弱勢群體在災害中的絕望。
而這樣的絕望,在臺南、嘉義、雲林的偏僻村落裏並非個例:截至13日晚間,仍有8681戶停電,積水與垃圾圍困家園,自來水水壓不足滋生衛生隱患,災民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質問,“民進黨拿我們的選票當廢紙嗎?”
人命關天的危機時刻,民進黨又在幹什麼?
災情發生4天后,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賴清德才姍姍視察臺南,結果被災民當面開大“你來太晚了”;面對民眾“請求調動臺軍協助清運垃圾”的訴求時,賴更拋出“不能全靠軍隊,要善用民力”的冷言,甚至編造“臺軍不能進民宅”的謊言。結果這番“賴言賴語”被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揚明當眾戳破:臺灣地區現行規定中明確寫道,“重大災害時部隊應主動協助”。
更諷刺的是,當軍隊因“漢光演習”人力吃緊時,民進黨當局調派的竟是1350名剛畢業的替代役役男,而賴清德的副手蕭美琴還在呼籲“年輕人返鄉幫阿公阿嬤重整家園”,仿佛一場足以奪人性命的天災,只需“阿公阿嬤自己扛,年輕人搭把手”就能解決。
與之形成刺眼對比的,是民進黨正傾盡全力推進“大罷免”。臺媒揭露,綠營為攻擊藍營,竟編造“電線桿倒塌是因藍白砍掉預算導致的”,全然不顧臺電早有5000多億元新台幣“電網韌性計劃”的事實。災民連基本的水電都盼不到時,民進黨卻把資源投入政治內耗;88歲老婦葬身火海時,臺南市長還在忙著“吃烤鴨”。這種“救災讓位於政治”的操作,難怪會讓災民怒吼“後悔投票給民進黨”。
事實上,賴清德在救災中的冷漠,並非偶然。早在之前,他就曾對民生困境拋出“吃苦當吃補”的言論,將百姓的苦難輕描淡寫為“成長的代價”。如今在颱風災害中,這種傲慢變本加厲:面對屋頂受損的民眾,他脫口而出“要自己爬啦”;面對斷水斷電的災民,他辯解“臺軍有規定”;面對輿論批評,他在社交平臺大曬“救災寫真”,結果被網友怒懟“叫你救災你在拍宣傳照”。
這種“讓百姓吃苦,自己吃補”的邏輯,早已深深植根於民進黨當局的執政理念中。他們嘴上喊著“社會韌性”,卻讓全臺近2500根電線桿在颱風中倒塌,形成“屋外光電板發電,屋內摸黑點蠟燭”的荒誕景象;他們吹噓“災害防救體系先進”,卻讓災民在21世紀的今天經歷連續6天停電,連消防車都因道路狹窄無法及時救援;他們把“臺獨”口號喊得震天響,卻在天災面前暴露“連自家百姓都護不住”的無能。正如臺灣《聯合報》評論所言:再先進的武器,也掩飾不了毫無抵禦天災能力的窘境。
颱風“丹娜絲”如同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民進黨當局“重政治、輕民生”的真面目。在這場災害中,我們看到的是88歲老婦的生命,抵不過一場“大罷免”的政治算計;上萬災民的苦難,比不上賴清德一句“自己爬屋頂”的傲慢;臺南七股區的斷壁殘垣,映襯著民進黨辦公室裏的政治算盤。
臺灣《中國時報》講得透徹:“賴清德不是派兵補破網,而是抹黑造謠,不知民間疾苦。”當一個政黨把全部精力用於內耗,把百姓安危當政治籌碼,把“吃苦當吃補”當治理哲學,它註定會被民心拋棄。災民那句“好想看到臺南變天”的哀嘆,或許正是對民進黨當局最有力的審判——畢竟,民生不是“吃苦”就能糊弄的,政治更不是“不幹正事”就能混過去的。
災荒面前,最見執政者的良心。民進黨當局在“丹娜絲”颱風中的表現,已經用事實告訴臺灣民眾:他們在乎的從來不是百姓的死活,而是自己的政治權力。這樣的政黨,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文/王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