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當局用核食換入CPTPP ? 輿論痛批:臺灣版“辛醜條約”!

2017年11月29日 08:11:50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為了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美國退出後的新TPP),臺當局要放開對日本核災地區食品的限制?日本千葉縣知事森田健作上周訪台,爭取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輸臺解禁,他日前接受日媒採訪稱,此行推進了臺灣法規的鬆綁。這一表態在臺灣社會引起一片譁然,有輿論直呼,為了CPTPP而開放日本核食,簡直是臺灣版“辛醜條約”!

  日官員炫“政績”引關注

  日本2001年發生“311”核災事件後,臺當局禁止福島縣、群馬縣、櫪木縣、茨城縣及千葉縣五縣食品輸入臺灣。據臺灣《聯合報》28日報道,日本千葉縣知事森田健作訪問臺灣後,接受NHK採訪稱,他向臺當局高層表達希望臺灣能夠逐步、以科學依據為基礎進行判斷,放寬相關法規,獲得對方的認可,已朝向解除禁令邁進了一步。對於臺灣方面的回應,森田使用了“了承”一詞,這個詞有理解、同意的意思,也可解讀為取得對方同意之意。

  森田還對日本媒體表示,明年4月,臺灣將舉辦一場農業相關活動,臺灣方面目前正朝向讓千葉縣農産品以特例方式參展,他希望借由試吃等活動,讓臺灣民眾實際感受到千葉縣食品毫無問題。他説,化解謠言與錯誤認知需要時間,今後將努力不懈爭取臺灣民眾的理解。 

  對於森田的説法,臺“經濟部”次長王美花27日在“立法院”表示,“並不清楚有這個行程,也不知道拜會內容細節”,不方便評論。但就臺灣“經濟部”的立場而言,對日本五縣市食品,現在並沒有進一步規劃要開放,“目前我們沒有收到這個指示”。有臺灣“立委”詢問,是否會以開放日本核災五縣市食品作為加入CPTPP的談判籌碼?王美花表示,CPTPP需要多國同意才會生效。臺灣在爭取加入CPTPP時也要做很多評估,包括島內溝通,一定要有取捨平衡。她聲稱,臺灣加入第二輪CPTPP時的幾率“有一半以上”,但不會犧牲民眾健康。

  提到日本核食,王美花表示,要看日本自身對五縣市食品的管理情況。歐盟最近放寬了對日本福島地區的食品限制,目前只有臺灣和中國大陸對禁止日本核災食品進口的規範最為嚴格。她説,臺灣一直未解禁日本核災食品,引起日本不滿,每次的臺日經貿會議,日本都會提出相關議題;如果要加入多邊協議,屆時臺灣還是要面對這個問題。

  桃園市長成眾矢之的

  與千葉縣知事森田健作會面的桃園市長鄭文燦,很快成為島內“眾矢之的”。據日本媒體報道,桃園市長鄭文燦有意協調讓核災區千葉縣的農産品,在明年4月的桃園農業博覽會中販賣。

  “這不是黑箱,什麼才是黑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27日召開記者會,首席副書記長李彥秀率桃園藍委吳志揚、呂玉玲、陳學聖,炮轟鄭文燦不但背離臺灣主流民意,更越權企圖超前當局解禁核災地區食品;鄭文燦為了一個博覽會向日本卑躬屈膝,密室協商出賣桃園人的健康,桃園人絕對不同意。國民黨黨團批評稱,日本媒體報道“桃園市急於兌現承諾”,要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説法好像是,日方都還沒有要求,桃園市政府就像哈巴狗一樣急著獻媚,“喪權辱國”達到極致。

  桃園市長鄭文燦舉行記者會稱,他是歡迎桃園的姐妹縣,包括千葉縣、香川縣、宮崎縣參加“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而農博會是展現桃園在地特色,有別於農産市集,也不是販賣農産品。如果有任何産品參展,“必須符合臺灣針對食品的規定”,有經過許可才能進來,不會引進核災區食品或農産品。鄭文燦的回答並未得到國民黨“立委”的認可,有“立委”反問,既然如此,鄭文燦何不要求日媒更正澄清?

  “當日本棋子,不值”

  “日核食叩關,不能貿然開放”。臺灣《中國時報》評論稱,自去年起,日方就持續施壓臺灣開放核災區食品,島內支援開放者認為臺灣對“核食”的把關能力沒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臺灣邊境檢驗一直受限於人力,對於全球的進口食品,最高也僅有8%的檢驗能量,即便是佔進口大宗的日本食品,檢驗率也只有12%,若扣除最嚴格監管、查驗的9大類食品原料,日本進口有八成的食品,只剩下個位數的抽驗比例。

  島內作家王豐撰文稱,臺灣想加入CPTPP,説白了,就是當日本經濟“抗中”的棋子。從1950年迄今,臺灣老是當美國的小弟,但美國再怎麼壞,還不至於拿核食來餵養臺灣小弟。王豐分析説,CPTPP對日本的另一層意義,是讓日本可以滿足安倍晉三對“美好的80年代”“日本第一”的意淫心態。臺灣成了日本“圓夢”的小弟與炮灰,還拿臺灣老百姓祭旗。臺灣當局為了蠅頭小利,以全民食品安全為犧牲代價,難道就不怕被指指點點為簽訂翻版“辛醜條約”?王豐批評稱,民進黨著眼于所謂的“地緣政治戰略佈局”,想聯日制陸,“但作為執政者,如此這般以國計民生為犧牲籌碼的戰略佈局、利益交換,未免太粗鄙不堪、太作踐自己民眾、太不值了吧!”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