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介紹,臺灣歷史上經歷過幾次“斷交”潮。一次是1949年以後,第一時間有一批國家承認大陸,跟中華民國斷交,包括蘇東陣營、英國、以色列、挪威等。第二波是1971年大陸取代臺灣在聯合國的席位,此後幾年臺灣“邦交國”快速流失,到1978年只剩下22個。李登輝時期挾臺灣當時的經濟優勢在拉美、非洲和大洋洲發動攻勢,又發展了幾個“邦交國”,但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兩個大國棄臺灣而去。陳水扁任內失去哥斯大黎加。而在馬英九時期,因為他秉持一中原則,所以大陸也比較務實和彈性地處理了臺灣的空間問題,臺灣不僅沒有出現“斷交潮”,反而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參加了一些國際組織。這位臺灣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説,現在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年初甘比亞跟大陸建交,就是一個警示,這次更是證明,不承認“九二共識”,臺灣的國際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在聖普“斷交”後,目前臺灣僅剩下21個“邦交國”,其中在非洲就僅剩布吉納法索和史瓦濟蘭兩國。而據東森新聞報道,這兩國都可能被大陸以“中非合作論壇”吸收,而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巴拿馬也都曾被點名會有與臺灣“斷交”的危機。至於歐洲唯一“邦交國”教廷,也與中國關係密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21日指出,當前與臺“邦交”不穩定的國家還有好幾個,“教廷危險性相當大”,此外還有幾個“邦交國”也在“排隊”盼與大陸建交。聖普與臺“斷交”可能是骨牌式、雪崩式“斷交”的開始。黃介正還説,蔡英文與特朗普通電話後隨即發生“斷交”事件,大陸要傳遞的信號就是,兩岸在國際場合還是“有我無你”的關係。(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高穎 李俊峰)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