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兩岸空中直航包機從福州首飛臺北,代表兩岸海上直航、空中直航及直接通郵的“三通”正式啟動。(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兩岸青少年在“鳥巢”前合影。(鄭萍萍攝)
備受關注的第四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的工作會面于10月14日在廣州舉行。這次會面可謂收穫滿滿,除了就深化兩岸發展交流的多項具體性事務達成積極共識,更重要的是,兩岸一致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排除干擾,維護臺海和平穩定,“讓雙方人民享有安全、安定、安居樂業的美好時光”。
堅持“九二共識”
不走回頭路
繼今年5月在金門首次會面後,這次張志軍和夏立言選擇在廣州再聚首,有著特殊意義。廣州凝聚著兩岸同胞許多的共同記憶,這裡有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有孫中山為實現“振興中華”而發動黃花崗起義的抗爭足跡,有國共兩黨為國家未來和民族復興正式開啟第一次合作的歷史見證,還有兩岸商貿發展開路先鋒的改革氣魄。兩岸事務首長于廣州會面,正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寄予美好期許。
而兩岸要和平穩定發展,離不開“九二共識”這個基石。下屆臺灣“大選”臨近,兩岸關係再次處於重要節點,道路怎麼選擇?“張夏會”給出了明確回答: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應朝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前行,“讓雙方人民能享有安全、安定、安居樂業的美好時光”。
張志軍説,60多年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臺灣局勢曾動蕩不安,兩岸關係一度走到危險邊緣。2008年5月以來,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康莊大道,各領域交流合作蓬勃發展,給民眾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夏立言也説,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絕對經得起民意與歷史考驗,當前絕大多數臺灣民眾希望維持和平繁榮的臺海現狀。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以溝通與合作取代對立與衝突,使兩岸關係正常化,這樣得之不易的成果,需要雙方共同悉心呵護。
爭取年內
達成兩岸貨貿協議
在本次會面中,兩岸雙方還就推進深化交流的一系列具體問題交換了意見,達成多項共識。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商談,爭取年內取得積極成果;支援和鼓勵兩岸有關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就共同研究抗戰歷史加強交流,弘揚抗戰精神;推動服貿、租稅、飛安等已簽協議儘快生效實施;提升兩岸旅遊安全和品質,深化兩岸文化、教育領域合作,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發展營造更好環境等。
針對臺灣社會關心的“卡式臺胞證”議題,張志軍也作出回應:“很多朋友在大陸工作,可以去問問那些臺胞、臺商和臺生的願望。我每次和他們見面,他們都提出希望簡化兩岸交往的證件。現在‘本本’變成了卡式臺胞證,同時又免掉了簽注,便利了兩岸的來往。”他接著説:“只要有利兩岸民眾交往的事情,兩岸雙方會多做。”
此言不虛。在“張夏會”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細數了自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為推進交流所做的實事。海協會、海基會舉行了11次領導人的會談,簽署了23項協議,解決了許多關係到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事物和問題;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簽署實施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朝著正常化、自由化以及經濟融合的方向發展,使兩岸貿易額增進了近700億元;兩岸人員往來的規模翻了一番,2014年達到941萬人次,2015年1月—8月達到655萬人次,同比增長7%。通過密切交往,兩岸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為和平發展增添了動力。
溝通機制常態化
各方點讚
這次“張夏會”在兩岸均引起多方高度關注,對會面達成的共識,大家紛紛點讚,期望兩岸和平之路能夠走長走久。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稱,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能夠舉行第四次,代表已經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對於兩岸和平發展意義重大。期盼能繼續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針對外界民進黨倘若重新上臺,兩部門負責人工作會面將成絕響的擔憂,此次“張夏會”強調將持續加強兩部門溝通,開展多種形式互動,提高兩岸事務處理效率,推動兩岸關係繼續前行。“這回應了外界的質疑,明確提出了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加強溝通的必要性。”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説。
臺灣《旺報》文章指出,貨貿協議如能儘速完成談判,無論對臺灣經濟或對兩岸關係,都具有重大意義。
大陸網友“貝格格”説:“張志軍主任説得對,兩岸關係絕不能走回頭路,希望臺灣某些政治人物不要玩虛的。歸根結底,有和平才有一切。”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此次“張夏會”再度印證了有基礎則有共識、則有成果的道理。當前臺灣內部的政治紛擾,讓人憂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這個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敏感時刻,臺灣一些政黨、政治人物應以陳水扁的下場為鑒,認清“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作出正確的道路選擇。(記者 汪靈犀)
[ 責任編輯:盧佳靜 ]